李照興:去香港化的賀歲片《美人魚》

City

發布時間: 2016/02/01 12:18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電影海報

都說今年全國農曆年賀歲檔,有似回到三十年前港產賀歲片過年氣氛。

不是嗎?光看明星行頭,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張學友、張家輝、古天樂、梁家輝、郭富城,簡直就是八星報喜金玉滿堂幾代賭神出山。

代表出品有《賭城風雲 3》、《美人魚》、《封神榜》、《三打白骨精》,熱鬧非常,行內人估計,單就這些片的票房,分分鐘都去到四十幾億!

幕後可說也是港產導演天下,王晶、葉偉信、鄭保瑞、周星馳導演,論拍熱鬧大堆頭電影,可能香港導演還有保證,難怪聽聞主旋律片《建軍偉業》也找上劉偉強來執導。

這批賀歲片有甚麼元素不太香港呢?分別是女明星,可說是港產女星全綫缺席,這亦是已持續發生多年的現象。

其實那怕是港產片黃金時代,重頭女明星也是有限,當年梅艷芳、張曼玉、鄭裕玲都算能頂半邊天,如今是不可能了。

題外話,有些年輕內地朋友補看《表姐你好嘢》系列才重新認識鄭裕玲,覺得驚為天人,怎會曾經出現這樣一個落後又被嘲諷的中國?也算是代溝。

今次那麼多港導拍大片,似乎只有周星馳是「去香港化」去得最盡,就是說,《美人魚》的故事固然已不太港味,也不是循環再用港片時期的橋段(像賭片重拍或武俠類),演員和背景就更不用說,早早就全盤大中華化,在故事中出現的城市比較模糊,亦即是去地域化,令全中國大江南北觀眾睇來都沒大隔膜。

演員方面也可說故意避開港味了,找鄧超羅志祥,甚至不熟悉的女主角,從創意角度,都算最肯突破。周星馳作為港產文化的代表,又是香港人的共同記憶,走大中華路?卻是市場上最成功的,確有他犀利一面!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

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港式賀歲片〉

撰文 : 李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