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基:日本的危機凝聚力

City

發布時間: 2016/05/03 04:00

最後更新: 2016/05/03 09:57

分享:

分享:

屢遇地震的日本,每次在災難發生後,學校總會成為避難所。加上這次熊本地震中,有媒體拍攝到臨近震央益城町的宇土市,政府大樓搖搖欲墜的情況,更讓我深思當中的原因。

原來,該幢政府大樓於1965年建成,早在13年前的耐震診斷中已經被專家評定為「無法抵抗烈度六以上的地震」。那為甚麼不盡快重建呢?

日本政府非常重視學校的建築,甚至認為其他建築物都可以倒,唯獨是學校不可以倒,因為他們認為「學校是承擔着日本未來的孩子們託付生命的地方」。由於財政緊張,宇土市只能把資源優先撥給學校進行抗震加固,所以政府大樓的工程一等就是13年。

我不是因為這樣就覺得日本這個民族很優秀,但是天災和地震的磨難卻令日本遇強愈強,集結成堅毅團結的精神,就是沈旭暉先生所說的「危機凝聚力」。

記得多年前讀過有關美國的資料,他們的政府也是透過不停製造危機意識,例如不同的襲擊和戰爭,以共同相標去凝聚國民,因為內部不停的鬥爭其實是內耗的。這讓我反思今天的香港,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減低各年齡層、不同政見和社會態度的衝突呢?

原文刊於《晴報》,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從別人的經驗反思」

《晴報》facebook

撰文 : 王維基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