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齡王子」胡兆康:壓縮消費等上車
發布時間: 2016/06/10 17:48
最後更新: 2016/06/10 17:48
記者眼前一臉腼腆的大男孩,今年才31歲,卻在香港保齡球壇出道20年,去年更成為世界冠軍。由當年的「保齡神童」到今日的「保齡王子」,脫去世界冠軍的身份,和很多香港年輕人一樣,胡兆康當前最大目標是買樓上車,即使消費誘惑何其多,仍能立定決心嚴控開支、壓縮消費。
慳得就慳每月消費30%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別以為胡兆康在保齡球場上揮灑自如,贏獎牌輕而易舉。他一星期5天、每天「朝10晚5」在體院接受訓練,需要很大的紀律和意志去完成鍛練。這一股意志,胡兆康也應用在理財之上。
以往辛勤訓練和比賽之餘,他會跟三五知己吃喝消費減減壓,一不小心很容易會「洗大咗」,因此胡兆康每月會為自己定立儲錢目標,「每月定立可以花收入百分之幾的錢。」
具體做法是建立兩個銀行戶口,一個是儲蓄戶口,堅持不會用來消費。另一個戶口只擺放該月的可消費金額,若某一次吃喝玩樂消費稍大,便會提醒自己該月餘下的消費要慳一點。
我用少了錢,不等於沒得玩樂,這樣挑戰自己也很有滿足感的。
一個月下來,胡兆康會審視自己花了多少錢,「未壓縮消費前,我有多少便花多少,沒有特別去計算支出,現在變得有規律了。」他透露,現在每月消費僅佔收入的30%,其餘大部分用作儲蓄和支付家用。
談到投資,胡兆康相對保守,全因爸爸和自己先後被「癌魔」盯上。2014年,胡兆康在仁川亞運備戰期間發現患上睾丸癌,幸好發現得早,個人也有買醫療保險,因此很快便確定治療計劃及安排住私家醫院,
慶幸不是中勁嘢,做了一次手術、兩次化療,住院日數不多,(醫療費)花了8萬至9萬元,因此好快康復可以打亞運。
其實胡兆康8歲開始打保齡球,全因有個熱愛保齡球運動的爸爸,手把手教導胡兆康。可惜胡爸爸在2011年因癌症去世,這段亦父亦師的父子情早前被拍成微電影。飾演胡兆康的演員在劇中說:
手術費方面,我贏國際賽便沒有問題了。
原來這句對白是來自真實的對話,因胡爸爸當年沒有購買醫療保險,醫療費用高昂,「單是打(化療)針每月幾千元,甚至過萬元」,差不多要賣樓為父親醫病。
減持股票積極四出睇樓
經歷人生無常,胡兆康認為投資需要穩打穩紮,鍾情穩健的投資產品,盡量保持本金,以備不時之需。「以前我很進取買股票,佔的百分比較高。現在一部分會固定收息,要求穩定的回報。」以前胡兆康將資產的五、六成投資在股票,現時則降至兩成左右,主要投資在金融股如滙豐(00005)等,其餘三、四成資產會投在儲蓄保險。
胡兆康30歲出頭,投資取態卻相對保守,他直言自己不希望本金損失,尤其近幾年環球不時出現金融震盪,故期望穩定累積財富,以防不時之需,希望以餘下約一半資金,等待入市買樓時機。
本港樓市過去數年急升,居於沙田體育學院宿舍的胡兆康,一直等待買樓機會。他透露首期已準備好,近期四出睇樓,鎖定了沙田或港島區樓盤,現正觀望樓價調整。同時他也期望贏多一些比賽,儲蓄更多資金,可以買更大的單位。
胡兆康正值當打之齡,賽程排得密密麻麻,9月將迎戰亞洲錦標賽、10月有世界杯,12月則要出戰單人賽。對於退役,他幾乎沒想過,現時以保險為副業,長遠則有開設保齡球訓練學校的念頭,讓更多人接觸到這項運動。
細個跟爸爸學打球,只是看錄影帶,沒有正統的訓練。我想普及這運動,由小學開始教,希望發掘一些有天份的運動員出來。
儲錢心法
- 設立兩個銀行戶口,一個儲蓄、一個消費
- 規劃每月可消費金額
- 若個別消費支出多了,其後要想辦法慳回
- 審視每月消費及支出
(節錄)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50期(收費閲讀)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