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子宮裡?

親子

發布時間: 2016/06/21 12:5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6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片段截圖

在資訊發達的世代,彷彿步伐慢一點也不容許。舊的東西和思維,很快便會被新的取代。想當年認為是很「潮」的ICQ,轉眼間已經甚少人談論了,取而代之是其他即時通訊軟件如Facebook和whatsapp。不過,基於人類對現狀的不滿足,我相信很快又會有新的項目取代它們,大家拭目以待。

就像早幾年,開始流行「贏在起跑線」這句震撼的標題,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這句說話的出處,有聽說是由內地傳來香港的,因為內地早年奉行一孩政策,令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未來成就大為緊張;又有說這句說話是源於一個奶粉廣告,姑勿論如何,這句說話已經深深影響了不少家庭,特別是孩子們,因為這一句說話,無奈被塑造成為一部追逐榮譽的機器。

當然,我不是愚蠢地否定以往沒有催谷,但從前的催谷比較人性化,毋須十項全能,集中培養一兩樣才能,有著明確目標,亦能夠有喘息和玩樂的空間,所以沒有被逼埋牆角的感覺,小孩自然開心。

但現在,「贏在起跑線」已經不足以形容競爭的嚴重性,家長們已經「進化」到要贏在子宮裡,甚至是贏在射精前!到底我們如何解讀贏在子宮 / 精子裡這句說話?

從醫學角度,膚淺一點看,受精卵若果能夠成功著床子宮壁上,細胞便會開始慢慢分裂,以幾何級數上升,成為胚胎。所以,良好的子宮環境的確能夠孕育出一個好胚胎,繼而成為好的胎兒。胎兒的成長,又有賴來自母親充足的營養,這些營養必須透過健康的胎盤傳到嬰兒那裡,這當然包括了促進腦部神經系統健康生長的葉酸和其他氨基酸吧。

所以,最基本要有的條件,就是避免子宮受任何感染、子宮內壁結構要完整、女性荷爾蒙分泌要正常、忌煙忌酒、飲食要均衡有營養,才可以有健康的卵子,繼而誕下正常的孩兒,再實現所謂「贏在起跑線的目標」。

進一步看,除了女方的努力,也要靠男性的精子配合才能成事。所以,女性如何選擇「優質」男性,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如何判斷男性的精子是否優質?這很難說,因為人不可貌相,何況是精子?

較貼近的做法,就是做一個好的精子分析,看看精子的活躍度、數量、外在結構等,若然準夫妻均能夠在生育前作個全身檢查,把潛在問題一一解決,男方使到自己生活檢點,不煙不酒,吃健康的食物,那麼成事的機會又會顯著增加,的確又是可以贏在射精前。

可是,我們父母的性器官結構,在他/ 她們胚胎時候已經有所決定了!這兩個主要結構就是分別是中腎管(Mesonephric duct,又稱Wolffian duct)和副中腎管(Paramesonephric duct,又稱Mullerian duct)。男性器官的建立,是從中腎管開始,一直生長延伸及不停變化而成的;女性的性器官,是從副中腎管演變。因著荷爾蒙信號的指示,如果生為男性,Mullerain duct副中腎管便會慢慢萎縮,反之生為女性,Wolffian duct便會萎縮。

有很多先天性的生殖器官問題,都是因為中腎管和副中腎管的發展受到干擾而產生,所以父母若然要自己的嬰兒贏,父母自己就要有好的生殖器官,他 / 她必先要在自己還在胚胎的時候做好自己的本份,又要寄望「自己的父母」有良好的基因!由此推斷上去,所有的責任其實都在祖宗身上,不過整件事由於是制度問題,最後應該沒有人需要負責。

後來太太告訴我,贏在射精前是要確保子女能夠成為大B(該年一二月出生),可以由年齡上的優勢入讀心儀幼稚園,因此要計算射精及受孕日期。

當然,香港人精於計算,這個難不倒他,不過世事難料,有時孩子要搶先出閘,做媽媽的如何精密也不能控制,如果突然於十二月出生,噢!這個香港孩子幾可肯定被編排要多讀一年幼稚園了。
 

在這片土地上,如果這樣的做法才叫做贏,我們的想法未免太過狹窄了,那我寧願我的孩子先輸一場,慢慢再努力吧。

原文刊於〈醫言.故.我〉Facebook專頁,文章獲作者授權轉載。

撰文 : 蔡國淦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