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唔得=無用?DSE生唱出港青悲歌【有片】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8/07 15:53

最後更新: 2016/08/07 15:54

分享:

分享:

應屆DSE考生楊同學(左)入大學無望,決定做兼職賺錢進修音樂。

大學聯招(JUPAS)明天放榜,是繼上月DSE放榜後的另一個應屆考生的重要日子。但有人歡喜有人愁,有應屆新移民考生表示,雖然希望能入讀與音樂相關的學士或高級文憑課程,但由於英文成績不佳,未逹入學基本要求,最終「有志不能伸」。

現齡20歳的應屆考生楊同學,在小學時從內地來港定居,希望能就讀音樂相關大專課程,但由於DSE核心科目英文科不合格,總成績只得7分,因此未有參與JUPAS,亦不符合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高級文憑的要求,最後來年只能就讀職專文憑課程。

他表示,自己曾透過努力背誦英文生字等方式,希望可改善英文成績,但最終亦未能取得合格。雖然父母認為從事音樂行業「做興趣可以,但搵唔到食」,他仍堅持「玩音樂」有出路,現時一邊擔當兼職倉務員賺錢,一邊修讀私人機構的音樂課程,期望將來可以進入演藝學院修讀音樂。

楊同學又批評,中學太著重學科成績,「似坐緊監」,未能一展所長。他最近夥拍兩位朋友,創作了一首名為《在這地方》的歌曲,訴說社會對年輕學生的枷鎖。歌詞如下:

在這地方 有空前巨浪

若你問我 我願這生如何活著

活在 舊現實 覓我理想

全力拚直上 仍沒法自傲高聲唱


這裡不許發夢

只可以靜待 被大世界操控

成年人只說白話 卻沒有行動

令孩童們在悸動 被標籤指責「你好無用」


若你不想這會繼續

只需要善用 並為這細佬起哄

讓這初衷 仍能慢慢栽種

楊同學特別指出,歌詞中「這裡不許發夢」帶出社會要求年輕人要跟隨主流,但音樂這類藝術科目則不獲重視。

聯席建議政府應增加創意藝術、資訊科技等術科的資助學士學位。(鄺曉斌攝)

另外,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的一項高中生升學意向調查報告顯示,在214名受訪者中,有88.3%受訪者選擇繼續升學,當中有39%認為「升學是未來生活的唯一保障」是選擇升學的最重要原因。同時亦有約三成受訪高中生認為中學畢業的升學出路未能發展專長,當中有62%認為「學位數量不足」是主要原因。

有關調查以「非機樣抽樣去」進行,以網上問卷、電話和面談方式成功訪問214名年齡介乎14至18歳的高中學生。

聯席建議政府應增加創意藝術、資訊科技等術科的資助學士學位;又要求增加公帑資助副學士和高級文憑學額,讓未能符合大學最低入學要求的學生均能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