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維多利亞學校總校長專訪:任何學生均適合讀IB
發布時間: 2016/10/21 17:5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2
近年來愈來愈多家長考慮讓子女修讀國際文憑課程(簡稱IB),也有學校只開辦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若學生只想修讀兩年制的IBDP,又是否需要由修讀IB小學項目(PYP)課程開始?
「一條龍IB」的私立學校滬江維多利亞學校(VSA),總校長Judith Guy博士肯定的說,並不揀精英去考IBDP:「我們是Family School,學生從幼稚園已在這裏,我們會引領孩子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IB課程從小開始培養思考方式以學習多元知識,亦讓學生有選擇,揀選適合自己的公開試模式。
本地不少學校,已實施「雙軌制」:學生可揀文憑試(DSE)或IBDP課程,不過,學校多是揀精英學生修讀後者。
延伸閲讀:IB成績龍虎榜 邊間學校最高分?
VSA早為外界視其為一所「國際學校」,現時辦學團體其中4所幼兒園暨幼稚園已取得國際文憑機構(IBO)認證,連同PYP、MYP(中學項目)及DP,可說唯一的「一條龍IB」本地私立學校。去年該校IB考試中創下佳績,全校文憑畢業生平均分達36.03分,高於全球考生的30.07分,除了一位狀元,同時有13人考獲40分及以上的成績。
總校長Judith Guy認為從PYP、MYP訓練,可從小學習探究知識的技巧,特別是思考方式,幫助自己在預科鞏固所學知識。她不諱言其他教學模式太「機械化」,學生着重填正確答案。
IB學生都是很好的作者,能綜合不同論點,並分析做結論,這些都是高階思維(Higher-order thinking),不單是應用在預科成績,還有大學、職場。
從小培育高階思維
現時VSA約有10%學生考IB Certificate,Judith Guy坦言,身為一間IB學校目標自是所有學生考IBDP,卻不會因為學生力有不逮而放棄他們:「有些學校甚至不會給予機會這類學生去考!」然而,IBDP的學術要求很高,未必適合部分學生。
無疑有些學生在藝術上有天份,卻不強於學術,那便讀5科有關設計、藝術的科目,令他們有很好的個人檔案申請大學。
她強調,是任何個性的兒童也適合IB模式,從中建立表達自己的自信。
學術、語言等能力,是由學校去培育,反而不是家長揀IB前,先考慮自己孩子有沒有這些能力......特別是幼童,我覺得讓他們愛上學習更重要,是學校令他們有好奇心。
剛於8月上任的小學校長Ross Dawson表示,小學課程已開始重視協作式探究(Collaborative Inquiry),單是不同科目的習作,正是從小訓練思考,慢慢建立學習能力;透過小組討論學習,同時增加學生的協調和溝通能力,而不同學習主題,以跨學科學習框架探究不同議題、概念時,同時亦掌握不同術科的知識。
VSA是少有本地推行雙語教學(普通話和英文)的IB學校,實行雙班主任制(師生比例約為1:11)任教學生全科;其他如體育、音樂、戲劇、藝術,則屬專科專教。如何在班房不同科目實踐雙語的活動教學,並且不同能力學生也可共同學習?可說是新世代的教育藝術。
延伸閲讀:星二代爭讀蔡繼有 IB課程有幾勁?
雙語活動教學
記者往不同班房觀課,每班也分不同小組,就該科目的主題而進行不同活動,每組各用一種語言;而各組活動則動靜交替。若覺得這種不時「轉組」的模式易令課堂秩序混亂,記者就算在一年級的課堂內,每位學生也出奇的專注,不少學生就算沒老師在旁,也安靜完成自己的習作。
學校強調雙語授課,旨在加強學生語言能力;而兩位老師因應學生能力(共分3種)編撰功課,並且要互相協調在課室的教學,難度相當高,
參觀過不同的IB課室,叫人難忘的該是壁布滿滿的「理論」語句,老師每每有問題幫助學生思考。有評語說PYP是一種Concept driven learning(由概念引導的學習),對小學生來說或許抽象,Ross Dawson強調,IB教師每一單元均有嚴謹的課程內容構思,提出不同問題,慢慢幫助學生探究。
像中文課談紛爭Conflict,由這個「中心思想」出發,從定義以至日常生活的處境、解難方式,如一張「網」般學習:
老師也不是任何內容也懂得,他們也從學生身上學習,了解他們的興趣。有時候,反而是學生較老師識更多──這種探究式的課堂,可是一種教學的藝術,像指揮一個樂團般。其他的教育系統,是老師教自己懂得的,IB卻不是,我們的老師常常說:『我不懂這個,不如我們一起找答案?』
Judith Guy補充,老師是facilitator:「老師有framework(框架),會引導學生去想箇中的問題。」
【其他熱話】擦膠塑化劑影響生育功能 邊款最安全?
【其他熱話】現代孟母舉家移居沖繩:香港教育太「Chur」
【其他熱話】AE 神秘黑卡 VS 平民黑卡 申請門檻要幾高?
撰文 : 羅慧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