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買樓有幾好?人均休憩空間細過1個廁格
發布時間: 2017/02/24 19:05
最後更新: 2017/02/24 19:13
家住「大西北」的新界居民要受交通長途跋涉之苦,但有錢買市區樓,原來也有代價。思匯政策研究所公佈研究報告,羅列全港不同地區的人均休憩用地(Countable Open Space),按政府建議人均休憩空間最少為2平方米的標準計算,大部分市區地點都不合格,人均休憩空間比標準廁格還要細,最嚴重是旺角和灣仔。
思匯政策研究所公布《不公空間:探討香港休憩用地的政策漏洞》研究報告,主要探討城市居民每日使用的城市空間,包括在居民住宅400米內的鄰舍休憩用地,如兒童遊樂場、戶外休憩場所;以及最少1公頃的地區休憩用地,即中型地區公園及運動場等。郊野公園、綠化地帶、會員制的康樂會所及行人通道則未有計算在內。
在全港細分57個地區中,有20個地區是人均休憩空間少過一個廁格,除了元朗和馬灣,大部分都在市區,最嚴重的旺角和灣仔,人均休憩地分別只有0.6平方米和0.7平方米,即每人只有1/3廁格面積的休憩空間。
港島半山區西部則是第3最少休憩用地的地區,人均只有0.9平方米的休憩空間。思匯解釋,半山區居民眼前錄油油,周圍是山景,但實際樓下可用的休憩設施有限。
至於人均休憩空間最高的三大市區,分別是有九龍塘、尖沙咀和石硤尾,人均佔4.5至7.7平方米,超過2至3個廁格的空間,九龍塘近乎是旺角的13倍。
思匯項目經理黎文燕又說,香港公共空間不平均,有184萬香港居民享用的空間,少於政府標準的人均2平方米。
研究發現,香港整體而言,人平休憩空間只有2.7至2.8平方米,遠較其他亞洲城市如東京、首爾、新加坡的5.8至7.6為低。
報告促請政府不應再把已撥作公共空間的土地改成住宅用地,否則民的居住空間只會愈來愈擠逼。
不過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認為,公園並非想像中受歡迎,反而惹來業主對光污染、嘈音等關注。他說:
本來有公園是好的,但有些樓盤對住公園,業主反而唔要,如維園多活動,屯門公園出名嘈,不是近公園就好,大球場等也被附近的住戶投訴,嘈到瞓唔著。
【其他熱話】抛開名校枷鎖尋回自信 讀寫障礙中五生重燃讀大學希望
【其他熱話】前教育記者的呐喊:香港最經不起的錯是教育
【其他熱話】90後少女挪威賣魚儲錢 創手袋品牌營業額過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