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編舞台劇:6歲前的孩子要學同理心【有片】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2/27 17:31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7

分享:

分享:

編作演員︰陳凌軒、鄺慧雯、導演林燕、鍾文琦、禤綺韻和高靜霞(左起)都是媽咪,她們是在密密麻麻的工作和育兒時間縫隙中抽空排戲。(由受訪者提供)

每個孩子都不盡相同,每位媽媽會有不一樣的母職的領悟。即將在3月公演的《媽媽聲》,由5位媽媽透過共同編作,表達對母職生涯中的種種掙扎。

該劇監製兼演員陳凌軒(Adeline)是美國註冊戲劇治療師,笑謂子女出生後是首次再踏台板,期間反思和探索自己的母職經驗,也希望當代媽媽能從劇中得到共鳴。

《媽媽聲》是編作劇場,演員會用形體動作去表達故事。(由受訪者提供)

大家走過的路都相似,例如坐月時,新手媽媽最怕便是接待太過熱心的親友,想推又不能推;最經典是有位媽咪的老爺,向媳婦提出想來看她餵母乳.....千奇百怪的媽媽問題,都是這齣戲的原材料。

Adeline分別育有6歲半及兩歲半的子女,擅長講故事的她也愛把劇場中說故事的技巧帶回家中,而構思這齣媽媽戲,便是源自她跟導演林燕都相信戲劇有治療和拓闊人思考的作用。

劇場是一個群體,在同一氛圍下,家長可以得到不少說故事的經驗。今次排戲不但我自己能宣洩遏抑,也明白別人面對同一處境的方法。

為《媽媽聲》創作音樂的aniDa也是媽媽,歌詞已教媽咪們感觸不已,去片睇睇。

媽媽的百味架

Adeline覺得媽媽們的故事如百味架,酸甜苦都有齊,而近年所謂虎媽、辣媽及怪獸等標籤,都令媽媽們很敏感,怕誤踩地雷。

在香港當媽媽從來不是一件輕鬆事,不論你是牧放型、抽離型或緊張型媽媽,無論抱持哪一種態度都是辛苦的!我們不想再在戲中去標籤,而是讓觀眾由5位媽媽的角度,發掘一下做媽咪到底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陳凌軒過去十年用戲劇治療為親子間解開心結,感到社會對今天的小朋友有很多要求,令媽咪壓力極大。(陳偉能攝)

她謂從心理學角度看,要有新的價值觀,是個漫長過程。而5位編作演員一起去編劇本時,是由懷孕、坐月、餵母乳到找學校等細節,絲絲入扣去探討,排戲時大家都曾觸碰到內心世界。

例如演員中有另一位積極型的媽媽,談到因感到入名校是一個保險,故安排孩子參加不同的活動,當她自編自演這幕戲時,不期然反問自己︰到底是否真的要這樣做,小朋友真的很辛苦……

她謂每個時代對媽咪的要求和期望都不同,今天的母親要兼顧內外,也要認識教育體制,同時要上班工作,加上女性習慣把重擔全揹起,故很需要同路人的支持。

我相信媽媽的演出,不但投射到內心的潛意識,也可讓其他媽咪有所投射,我們都好想媽媽有空間去問一下︰甚麼對孩子最好?

她謂現代媽咪也沒有自己的透氣空間,難免一味聚焦在子女身上。

哪個媽咪不想給子女快樂童年?不過現實太多主流的聲音,牽引住媽媽,令媽媽很疲累。當媽媽的內心要非常強大,因為單單要抗衡要提早寫字、認字的潮流已很不容易!其實6歲前的孩子,最需要親密感、跟同輩遊戲,學習同理心。

Info

《媽媽聲》
主辦︰三角關係劇團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時間︰3月16 - 18日 8pm、3月17日10︰30am 及3月18 - 19日3pm
票價︰$200(設優惠票價)

【其他熱話】比蛋黃魷魚更邪惡 營養師拆解壞膽固醇元兇

【其他熱話】抛開名校枷鎖尋回自信 讀寫障礙中五生重燃讀大學希望

【其他熱話】癌症一家的吶喊:我們不知住在手機發射站下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