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教師心聲:沒有家長信任捱不下去
發布時間: 2017/03/01 16:5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7
説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條村莊的努力,那麼如果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SEN),那條村莊便更要加把勁了。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扶貧委員會合作推出《來跑一場親子障礙賽》網站,以專家資訊、同行者智慧和社區資源分享,為SEN家庭打氣--成長或許是場障礙賽,但前行可以不孤單。
「有人說特殊幼兒教師是良心的工作,因為小朋友不懂得投訴,不會向媽媽說今日老師什麼都沒教,又或者老師偏心。所以一定要有心,然後才是技巧和知識。」協康會高級幼兒教師譚淑明說:「而且這工作準會遇上各種挫敗,有心才撐得住。」
是照顧還是教學?
譚淑明從前是特殊幼兒教師,現在是培訓教師的導師。今日特殊幼兒教師的專業得到認同,但回首80年代初入行時,連譚淑明自己也滿腦子疑惑。
當年我們的英文職稱是『幼兒照顧員』 不是『教師』,我天天餵食、協助上廁和安頓睡覺,自覺在湊仔,根本談不上教學。而且那時還未有治療師團隊,全部靠自己摸索。最深刻一次,我無法把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從輪椅移上座廁,被他用粗口大罵。
頭半年她天天念着要辭職,直至遇上一位有心也有要求的導師,帶給她很多衝擊,「我在那時開了竅」,譚淑明説。她依然記得對方強調的理念:教師是專業,要尊重自己的專業。
專業有知識有方法。而特殊幼兒教師就在這基礎上,摸索出最合適的實踐方式,來幫助眼前每一個獨特的孩子。
看到錢幣的兩邊
我們中心有一半小朋友患自閉症,他們的性情就像錢幣兩面︰從壞處看是固執,從好處看是守規矩。只要搭出一條好的『火車軌』(課堂常規),他們會跟着走。這樣既能省時間,也讓孩子更了解我們的要求。
譬如怎樣請小朋友收拾玩具上課?中心的老師試過林林總總的感官提示,打鐘、打鼓、舉牌提示⋯⋯但理睬的孩子只有小貓三四隻。就在洩氣之前,他們借用結構化教學法(TEEACH)的概念,時間一到,就請小朋友看時間表,然後神奇的事發生了︰八成小朋友慢慢學曉各就各位,乖乖排隊上堂。
但譚淑明坦承,即使經驗豐富,也有走漏眼的時候。
我們中心的男女廁只用間隔分開,有新來的小男生總是不肯入男廁。那次他一手推開女生衝進女廁,我用身體攔住,他就尖叫,把我推倒。
小男生沒事,譚淑明卻撞到頭,但她最懊惱的不是受傷,而是自己失策,「我不該跟小朋友拉扯」。那以後老師們仔細觀察,終於有發現:小男生每次進廁所前都會停下來張望,後退一步,才一個箭步衝入女廁,懷疑是男廁頂上的風扇讓他害怕了。
很多自閉症小朋友都敏感,可能是聽覺、觸覺、溫度,或嗅覺⋯⋯他們說不出來,大人只能抽絲剝繭去找,嘗試明白行為背後的原因。除非有危險,否則大人不要輕率採取行動。
譚淑明說:「後來男孩入廁所前,我們都關掉風扇,再配合圖咭教他,慢慢便沒事。」
有血有淚的社區適應
中心有些孩子對外出有嚴重不適應,所以引導他們走出社區,也是特殊幼兒教師的工作之一。「有一個五歲的小朋友,一出街就大發脾氣,爸爸媽媽根本無法有正常的親子時間和生活。」家長說,多年來兒子的新鞋都是大人度好尺寸代購的,於是老師訂定訓練目標:把他帶進鞋店,親身買鞋!
對一些孩子來説,買鞋可不是掏了錢包就可以出門的事情。老師先在堂上為小男生做預備,然後鎖定附近一家鞋店為目標,每周帶孩子去三次。最初由譚淑明和另一位老師陪同,待建立了常規,再邀媽媽一起去。因為日後要帶孩子出門的,始終是家長。
原本進行得挺順利,但有一次孩子突然發脾氣,躺在地上亂滾亂叫喊,三個大人得合力把他抬回中心,狼狽非常。譚淑明關心孩子媽媽的情緒,但媽媽連說沒事:因為比起過去一個人在大庭廣眾前應對發飆的孩子,這次不孤單。
三大一小抖擻精神,又堅持了幾個禮拜,進進出出鞋鋪很多很多回。後來小男孩一進鞋店便熟絡似的喊話:「我返嚟啦﹗」教大家忍俊不禁。說穿了,帶SEN孩子做社區適應訓練,必須厚着臉皮,因為被厭惡是常事,譚淑明就曾被老闆驅趕,投訴影響生意。但鞋店那次很幸運,售貨員笑着回答:「是啊,小朋友你又返嚟啦﹗」
最後小男生成功了,生平第一次用自己雙腳試新鞋子,媽媽趕緊買下來。
「我看着,真的好高興。」譚淑明笑說:
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很辛苦,而且好像不怎麼符合成本效益,但能夠與家長貼身同行,終於克服孩子的一個障礙,是很大的回報,很深刻。
同行必須信任
同行必須信任,但譚淑明坦言,這是特殊幼兒教師工作中最難的部份,而且似乎愈來愈難了。
這幾年,她感到家長愈來愈焦慮。有時候,孩子只是回家後吃得比較多,家長就來電話查問。「他們怕照顧得不好、怕偏心,也怕老師派出的功課不夠多,有時很不客氣。我常常要協助同事平衡心態,盡快處理不好的感受,因為翌日那家長又會站在面前。他們其實不是針對老師,只是處於很不如意的狀態。」也有嚴重依賴至近乎失能的家長,把生活中事無大小全部帶回學校問老師,
像在大海中抓住水泡,很惶恐。
中心每年為新生家長開簡介會,譚淑明看到眼前一張張新面孔,全部都沉重,「我看着他們,有很深的感慨,因為沒有一個看起來是滿心期待的。這裡不是把前路都鋪好了的名校,家長很無奈地走進來,有些還掙扎着未肯接受。也有孩子入學時已經五歲,在別的幼稚園累積了很多挫敗經驗。這些負面感覺,很容易會被投放到前線同事身上。」譚淑明盡量幫助同事維持對家長的同理心,感受他們的艱難。
「所以說,我們不能夠一開始就期望信任。信任是結果,是要努力爭取回來的。」猶幸是,老師的用心終歸會被看見,畢業時總有很多感謝和不捨。譚淑明說着,笑了起來,「要不是這樣,老師們捱不下去的。」
聆聽家長的聲音
她希望家長聽得到的是:除了很少數的極端例子外,特殊幼兒教師都是專業的,請努力嘗試溝通;有疑惑的話,攤開來說,不必擔心老師會因此不喜歡你的小朋友,這樣彼此之間才容易建立信任。至於教師也要不斷充實自己,並且聽到家長的聲音,理解他們的處境因為這場親子障礙賽從來不易走。
「如果孩子經評估後,獲派入讀特殊幼兒中心,我明白家長一定會很掙扎,但我還是建議他們先讓孩子進來,接受整個團隊的幫助。學齡前是重要的學習階段,如果孩子真有潛力,早入早出,總好過因為拖延而影響進度。」譚淑明說。
文章獲來一場親子障礙賽授權轉載。
【其他熱話】言語治療師與SEN孩子同行 餸菜剪碎或影響發音
【其他熱話】「坐唔定」未必是ADHD 專注力會隨年紀增長?
欄名 : 來跑一場親子障礙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