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談昔日香港「一個價值觀更好的年代」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7/03/17 13:11

最後更新: 2017/03/17 13:11

分享:

分享:

以前大家不介意身份,因為來到香港就是香港人,這個就是當時香港的包容性。

導演陳可辛與大學生分享對昔日香港的感受,言語間道出他對香港的一絲情懷。他日前出席香港中文大學博群電影節的《甜蜜蜜》映後分享會,在新亞書院的圓形廣場與學生分享他的創作點滴及感受。

中大博群電影節在新亞書院的圓形廣場舉辦甜蜜蜜放映會,其後導演陳可辛現身與在場數百名學生進行映後分享,並回答學生提問。(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很多人未必知道,陳可辛其實是泰國華僑,他雖在香港出生,但12歲便到泰國生活,後來前往美國讀書,直至21歲時才回到香港,他表示《甜蜜蜜》的電影設定與自己的背景都有些關係。

《甜蜜蜜》的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的香港,講述兩個分別來自廣州和北京的新移民在香港相遇相愛的故事,而陳可辛自己就在1983年回港。

陳可辛表示《甜蜜蜜》的電影設定與自己的背景都有些關係。(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當時作為新導演都是選擇拍一些身邊的故事,因為未有能力創作一些大題材,只是回想身邊的一些小情趣,電影每樣事物都是從自己的經歷衍生出來,那時拍的一些愛情喜劇,例如風塵三俠,都是講述以前的香港,一個價值觀更好的年代。」

他憶述,當年的移民有別於今天的新移民,

當年他們是游水偷渡來的,非常拼搏,其實可能已經是今天香港的棟樑,當時的社會不會分得那麼清楚。雖然電視劇都會笑稱新移民為『阿燦』,但這些在以前香港都是無傷大雅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陳可辛亦提到拍攝《甜蜜蜜》雖然沒有在對白表達出來,但他想說的是:「其實我都不是純正的香港人,但其實怎樣才是純正的香港人?我沒有一分鐘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純正的香港人。其實以前每個人都是在大陸過來,大部分人都是二戰後聚集,所以其實每個人都帶有一點外地的DNA或文化,我就是泰國華僑,其實圈內很多出名的人是華僑,只是以前大家不知道,亦都不介意身份,因為來到香港就是香港人,這個就是當時香港的包容性,我覺得是很好的。」

而談及現在的香港,陳可辛就坦言:「其實我不太喜歡現在香港所有事情都變得政治化,雖然我理解有些是無可避免的,但始終覺得這樣發展下去是解決不到問題的。」他亦提到,「香港回歸前整個政治化可能比現在更嚴重,但並不是一種對立的政治化,更多的是共同對前途、未來的討論。」

現時很多人都不看好香港電影的發展,他就大讚即將上映、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港人黃進拍攝的《一念無明》。

作為香港人,要多些支持香港的新電影,支持一批新的電影人,雖然前路難行,不像八十年代一樣有天時地利人和,可以一帆風順,但香港電影的發展不是單靠電影人的努力,觀眾的角色亦很重要,你不去看哪有人投資拍,我們可以去支持香港年輕導演、去投資,即使電影蝕錢都可以拍,但最重要是有人看,無人看的話拍出來都無意義。

(節錄)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90期(收費閲讀)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其他熱話】最靚「第一千金」教寫CV 助求職者「贏在起跑點」

【其他熱話】識睇一定睇留言 淘寶買家爆笑評價

【其他熱話】春天無精神身重重 3款簡易湯水解春困

撰文 : iMoney智官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