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劍橋的自閉症港生:香港太重視競爭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4/13 10:5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6

分享:

分享:

説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條村莊的努力,那麼如果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SEN),那條村莊便更要加把勁了。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扶貧委員會合作推出《來跑一場親子障礙賽》網站,以專家資訊、同行者智慧和社區資源分享,為SEN家庭打氣--成長或許是場障礙賽,但前行可以不孤單。

父母都樂於做孩子的援兵,隨時隨地赴湯蹈火,特別是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父母。他們不少都經歷過在電腦前瘋狂搜索、出盡法寶尋找資源、跑機構撲學校的日子。

可是,當我們為着身旁的寶貝忙得頭昏腦脹,最容易忽略的,卻往往是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弱小的他,此刻最想要什麼?需要的又是什麼?嘴巴不靈、脾氣不好,不代表無法溝通,特別是溝通的對象,是最親密的父母。

去年聖誕,我們跟21歲的高功能自閉症年輕人Andy及其父母作了一次訪談,關於他的成長、他的夢想,他都樂於分享。他還替我們錄了一小段自白,告訴大人們,應該如何理解及幫助他們這些孩子。錄音後的數天,他便起程回英國劍橋升學了。

訪談內容節錄如下:

A:Andy

爸:Andy爸

媽:Andy媽

記:記者

記:小時候的Andy是怎樣的?

爸:記憶力強,一隻唱碟,十幾首歌,聽幾遍,歌詞與編排都可倒背如流。嗜好與別不同,六、七歲已研究黑洞。

媽:老師常投訴他自言自語,會突然在課室兜圈,但不算很妨礙人。小學讀津校,常名列前茅,但操行拿C,嚇我一跳。

記:Andy,你怎樣形容你的小學生活?

A:小學頭四年比較寂寞,沒多少朋友。但最後兩年好開心,不知為什麼又有朋友了。讀書不辛苦,除了作文。我想講的,通常一百字講完,作文要寫太多字, 中英如是。

最容易處理是數學,但課堂好悶。不過課堂內容從不是我的主要娛樂來源,我不一定要任何時候都專心聽。有時會自己畫畫或呆望黑板,看到有特別的,例如老師的字寫得很工整,我會加點想像,變成故事,慢慢欣賞。不過我一直有聽老師講課,只是不需要好專注去聽。

記:何時帶Andy做評估?

媽:約小五小六,他本來和工人好好的,卻突然鬧她,又說同學不了解他,我們於是「的起心肝」做評估,發現他的智商比同齡孩子高,有135。不過評估人員說,智商分兩部分,他一部份比人強,另一部份比人弱好多,所以較易發忟,教我們鼓勵他多表達。

A:後來升上中學,患強逼症,入住精神科,便確診亞氏保加症。

爸:最初覺得莫名其妙。一家人吃飯,他問,可不可以吃飯不講話?後來他索性自己入房吃。紙包飲品要洗乾淨才入房飲,雙手長期塗滿潤膚霜,無論多熱都要戴口罩、穿長袖衫。

他辛苦,我們也不好過。那時正值升中三前的暑期,一家去英國旅行,他買熱狗獨自躲入電話亭吃,我們則站在亭外吃。逛博物館,他躲在廁所吃;遊公園,他跑去四野無人的樹底下吃。

記:Andy,怎樣形容當時的你?在想什麼?驚恐什麼?

A:人害怕一些事情或東西,有時未必需要一個理由,人的心理就是如此。

爸:初時不知道他有強逼症,好多磨擦,覺得他無禮貌,關係好差。

媽:入院治療一個月,幸有好轉。十七歲,他決定去英國升學,避開DSE。

記:喜歡外國生活嗎?

A:幾好。在香港生存不到,香港重視通才,英國喜歡專才。教育制度不同,在英國可以只選自己喜歡的科目來讀,不像香港,什麼都要你跟規則格式。答長題目,第一段一定是簡介,我一來不懂跟從,二來不想跟。

媽:SEN在外國很平常,一入學校方已知,懂得如何處理。香港資源有限,很難處理個別差異。記得他唸中一時,試過反鎖老師在電腦室,說想測試老師要多久才能逃脫。又試過把水放在課室風扇上,看風能把水帶到什麼方向。

A:我不記得了。

媽:有次更嚴重,課室裏有個男同學經常「篤」他,屢勸無效,他竟一把剪刀飛向同學。他當時解釋,無意傷他,只想嚇他,但對方身子一縮,剛好與刀仔擦過……幸好最後沒被記過。

A:我那種「曳」,有時解釋得到。我寫了一份詳細report給老師,說那同學幾時幾月幾日做過什麼,我是忍無可忍才動手的。

媽:他從英國回來,改變好大,例如以前死也不肯幫襯安裝有神位的餐廳,現在都會試。以前好難同陌生人傾偈的,休想他像今天般坐下來做訪問。

記:你是否一個有夢想的人?

A:很多人談夢想,其實說的是職業,我想做數學家。但這算不算夢想呢?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你想用生命來做什麼?你的存在是為了什麼?或多或少受宗教影響,我的目標是想影響身邊人,讓他們更懂得互助互愛。現今香港,太重視競爭,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記:為什麼關係如此重要?

A:高小有段時間,我對這世界有種虛假的感覺,經常想,這世界是否真正存在?我會否只是在發夢?有時摸住玻璃,假的感覺特別強烈。後來演變到,真好假好,所謂世界,只是一個讓我們一齊生活的平台。所以,什麼才最重要?不是這世界發生的事,而是世界上的人。

記:有無實現這夢想的藍圖?

A: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改變世界,不代表要改變一百萬人。平時多點留意身邊事物,做好自己,旁人會察覺得到。

不過,我有時都會做「大單嘢」。例如劍橋的香港人分成兩批,一批愛飲酒,一批不,兩者互有嫌隙,每年迎新營都不大愉快。今年我專程去跟愛飲酒的人講,會有好多不飲酒的人過來,請你們注意一下。結果今年迎新營,雙方尊重多了。

又有一次,剛升上高中,學校飯堂有個規定,初中生要排隊,高中生則可直接去取餐。我覺得這樣太階級,令初中生很不開心。於是寫了篇文章貼在飯堂,想做個campaign(運動),鼓勵高中生同樣去排隊,結果引起好多討論。

記:這些正義感在香港有用嗎?

A:中三那年,有同學小息下棋被風紀沒收,我跑去查校規,校規根本沒說不准,我於是跑去跟風紀理論,把棋取回。另有一次,音樂老師好鍾意逼中一同學入合唱團,我覺得這樣不妥,跟她衝突。

有時你覺得我們好怪,但其實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好像中學時期要背默,我不肯背,是因為我覺得背默無意思。要認識一首詩,我知道哪些方法對自己最有效,只是我未必能表達給你知道。

你要我們跟規矩,別只把規矩告訴我們,而是應該講清楚規矩背後的意思。譬如,你說不要隨街大便,這是無用的,你應該說,隨街大便會好臭,令人不開心,那我們就明白了。

你要清楚告訴我們問題所在,而不是給我們解決方法。否則,我們要不不跟從,要不就是跟從得很差。就像上述例子,我不會隨街大便,但可能會在家大便完,把大便丟出街。

有些怪行為,只要你問,其實我們是解釋得到的。

以前唯一覺得不開心、忿怒,是常給人罵態度差。在甲場景講某些說話,是態度差,但我在乙場景講完全不同的話,又會被罵。吓!態度差不是這樣嗎?連覆重覆幾百次,都完全接收不到態度這個概念。遇到這些情況,便會好忟憎。

爸: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行為,才懂得包容,像傷風咳,誰都不想。小朋友曳一定有原因,怪責對事情完全沒幫助。如果你鬧他會令他乖,那就好了,但這情況通常不會發生,唔,應該說,永遠不會發生。

文章獲來一場親子障礙賽授權轉載。

欄名 : 來跑一場親子障礙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