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記者出書講教育:教育不止一條路
發布時間: 2017/05/05 11:08
最後更新: 2017/05/05 18:14
從主流媒體跨進獨立報道,80後記者林茵花了兩年零三個月完成首本報道文學《教育不止一條路》,探討香港兆基創意書院10年來踐行的教育實驗。
期間,她搬了家,身體又試過突然轉差,然後錢也花得差不多。幸得贊助人和陳曉蕾支持,原本預計一年的計劃,超出一倍時間後終能完成,她說:
放棄不是其中一個選項。
林茵在主流媒體機構進進出出,差不多十個年頭。期間她曾離開過這行業,但最終還是回到採訪工作。
近年媒體生態來了個翻天覆地的轉變,都說現在沒人看紙媒,發展網絡新聞、拍片才是王道。但同時間又要搶先鬥快,且剪片牽涉不同工序和部門,錯誤便時有發生,還要是報道「出街」後記者才知道。她說:
因剪片的人是根據那幾百字的VO(口語新聞稿)去理解和認知那個故事,而資料和理解也可能會有錯,結果受訪者有可能不想這樣子被呈現,而我沒有辦法為受訪者負責。後來真的覺得再發生多一次都嫌多,加上當時人工也不錯,儲了點錢便裸辭了。
其後數月,她接了大型出版社的freelance,與朋友合作採訪和寫書,但發覺這樣的生活也不是可持續的,
我是好後知後覺的,原來寫書賺好少錢,作者只分得一成。我還要與朋友合作,對分後每人得幾percent。
她每月開支不多,當時與友人合租的劏房尚算便宜,每月只需夾1,500元,
其實每月賺5,000我可以生活到,但不能夠sustain。
縱然出版社也有建議別的書寫計劃,可另一邊廂錢也燒得很快。於是她又重投主流媒體懷抱,這次是雜誌。
可惜蜜月期很短暫,雜誌銷量半年內驟跌兩萬,她又要生產網絡新聞,身邊人都士氣低落。與此同時,她參加了陳曉蕾支持記者獨立採訪的計劃「繼續報導」,碰巧又有人找她寫一本關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書。她於2014年又再度辭職,投入獨立報道,
我在想,可否仔細地做一些能留下來的東西?我第一次自己寫書,會不會不知怎樣寫?若有一間學校讓你待在裏面,我覺得無論怎樣應該也能寫點甚麼出來。
陳曉蕾為這項計劃找了贊助人,再加上她的「繼續報導」承諾教班所得的款項皆用作支援獨立記者採訪,加起上來,應該足夠林茵一年的生活費。沒料到她的設想還是樂觀了,
最初的參照是《剩食》,寫了8萬字。要是這樣的規模,大概半年至1年便可以完成。從前我在主流媒體每星期也寫數千字,所以沒覺得這樣的預計誇張了,不過後來發現我這本書不能用《剩食》的模式去寫。
她所指的《剩食》模式是一章寫一個人或一間公司的訪問,但就她所寫的題材而言,這樣子不夠全面。最後,她選擇了一種比較艱辛的寫法,
就是主題先行,under那個主題之下可能有很多人的訪問。要將不同的訪問放在同一章,可以想像整合工夫很龐大。我寫每一章心裏面都記掛着70個人的訪問,要在70個人的transcripts入面找對的東西。
期間她又經歷了搬家、身體狀況欠佳,以及writer's block,常望着雪白的檔案打不出字,連自己做記者的能力也質疑起來,死綫一再推後,
個deadline是我用完那筆錢之前,結果用完之後我還沒寫完,所以找了家人幫忙,陳曉蕾也幫了些。她創立『繼續報導』時,講明所收到的學費會用來幫獨立記者寫書,所以她將那些學費給了我。這件事牽涉了很多人,我必須硬着頭皮去寫。
問她捱過的主要動力是甚麼,她笑說:
無得唔捱所以捱過。
林茵這次不單獨立報道,還獨立出版,要自己跟訂單和跟書店談。雖然過程有點艱辛,但現在總叫有點成果,是否有信心以獨立記者的身份走下去?
你早一星期前問我,我也沒甚麼信心,但是這個星期我已賣了500本,還陸續有學校和團體訂購。有組織更一次過買了50本,立即在PayPal付款。要知道,幾艱難才能在書店賣到50本。
除網購外,此書還在序言書室有售。
《教育不止一條路》
作者:林茵
出版:繼續報導.2017年4月
【延伸閱讀】「暴龍哥」鄭中基化身廿四孝慈父 孩子一定要識中文
【延伸閱讀】陳美齡的40個教育提案 把快樂帶給香港學生
【延伸閱讀】80後旅遊記者告別紙媒 辦市集尋第二人生【有片】
TOPick即將舉辦「沒有闖不進的名校 小一面試叩門必殺技講座」,梁永樂會拆解直資及私立學校的面試攞分及失分位、官津叩門攻略。講座現正接受報名,名額有限,火速報名,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父母!報名請按此。
撰文 : Sylvia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