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麟:資優兒童心裏的怪獸
發布時間: 2017/05/26 16:4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4
八歲資優男童,經常在老師及家長嚴謹督促生活下,似乎很能夠守規矩,很理性及沒有半點叛逆行為。孩子習慣了把內心真正感受隱藏,並刻意不利用語言表達,因為他相信討好別人比面對自己感受更重要。
家長:「佢收到學校投訴,話佢俾人改花名就出手打人,跟住就反鎖自己係廁所好耐唔出嚟。佢從來都冇試過咁嘅?依家仲曠課呀!」
我:「佢處理事有啲逃避反應,家長每日有冇同小朋友傾吓計?」
家長:「老實講,搵食咁忙返到屋企已經七八點,基本上話題只係限於功能或功課上嘅交代之類,邊照顧到咁多。」
我:「你似乎重視佢嘅學業成績多過感情表達?」
家長:「香港地個個都係咁架啦,總之佢俾心機讀書,搵份好啲嘅工,將來情緒就自然好架啦。」
我:「呢個似乎係家長嘅期望。而唔係小朋友嘅當下需要。授人以漁之係長遠目標,但亦要兼顧授人以魚的短線目標配合。」
家長沉默不語。
男孩來到治療室接受治療,他經常指定拿取一隻蜥蝪玩耍。開始的時候,這隻條蜥蝪是一個破壞王,行為暴力,亂衝亂撞,似乎要把一切界限及防線摧毁。
男孩:「佢係蜥蜴王,啲人成日困住佢喺度展覽,但無人可以困得住佢,佢係蜥蜴王!」
說穿了,男孩正是透過這隻蜥蝪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他感到情緒受困,被眾人監視又缺乏出口,正正在掙扎亂打亂撞!
後來他在治療室內重演了幾節這個idea,頻密程度及激烈狀況也漸漸地下降了。因為透過想像性創造劇情重復的演繹,讓他們腦內神經元得到重新接駁及強化,提升了面對逆境的能力。
男孩:「今次我諗到個方法令隻蜥蝪冷靜落嚟。」
我:「好呀,咁隻蜥蝪就唔使再咁辛苦啦。」
男孩利用輕黏土製作了一個雪糕,然後餵食被困的蜥蝪。他的行為開始產生微妙轉化了。由最初的怪獸要進行破壞,變成運用方法安撫及馴服怪獸。
男孩:「佢食完雪糕之後,冷靜晒唔使再亂衝亂,連出邊啲欄杆都融化晒!」
其實他一直以來受抑制的衝動生物腦反應模式,已經找到安撫方法,溶化了自己心中的恐懼!
家長亦重新學習與孩子相處模式,願意給予孩子平台表達情緒。而孩子亦再沒有出現曠課的問題了。
其實孩子是反映我們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
如果願意,我們都會有一個重生機會,重新去醫治自己的創傷,避免把不幸複製到孩子身上。
試想想:孩子哪些特質,令自己寬容接納,欣然面對? 又有哪些特質,經常觸動你的神經,覺得很討厭?
我們不能夠接納孩子的地方,往往也是不能夠接納自己的地方。
【其他熱話】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別跟發脾氣的小朋友講道理
【其他熱話】活在高速教育下的香港學童
撰文 : 葉偉麟 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