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恩:胡說嚴寒
City
發布時間: 2018/02/06 03:00
這幾天氣溫低,晚上看電視天氣報道,預告第二天「天氣嚴寒」。聽了,禁不住笑出聲來。
香港嚴寒,那到了哈爾濱應該怎樣形容呢?
我不知道這是香港電視台的新聞台詞,還真是天文台的預報,只是,對於寒冷的級別,他們是如何區分的呢?比如怎樣才算「寒冷」,怎樣又到了「嚴寒」?中間的氣溫度數是如何釐定的?
但是不管如何區分,如何釐定,都離不開常識的,常識就是零度以上的氣溫,總不能稱為「嚴寒」吧?
這就跟說話一樣,應該有個分寸,要形容一件事情,應該一步步來,這才能把事情說得完整,這也是一種語言層次,語言需要層次,是為了更好地去把事情講清楚,如果不顧層次,一下子把話說死了,事情沒有轉寰餘地,結果自己就沒有下台階了。
這就像一個零下二十多度地方來的人,聽說香港都有嚴寒,會覺得匪夷所思,也會覺得香港天文台少見多怪,更會感到香港的語文水準低下,連形容個「冷」字都拿捏不了分寸。他們可能會想請香港天文台的職員到東北雪鄉作個客,讓他們實地體驗一下「寒」的滋味,回到香港以後,就不會再隨便說「嚴寒」了。
文章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原題為「胡說嚴寒」
撰文 : 李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