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辭職當全職爸爸:沒有豐厚身家也可陪伴子女成長
發布時間: 2018/05/03 12:2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5
近年愈來愈多人當全職爸爸,他們擔當「賢夫良父」,肩負起「相妻教子」的責任,餵奶、換片、接子女上學放學、處理瑣碎的家頭細務,由妻子在外工作賺錢養家。根據統計處數字,2015年男性料理家務者為16,900人,而在1991年僅3,000多人,22年間激增超過5倍。
兩年前由中學教師轉為全職爸爸的蔡家昌(阿昌),育有一子一女,今年7月更會有新成員加入。剛踏入蔡家住所,就看到阿昌歲半的女兒乖巧地拿著飯匙安靜地菜飯,3歲兒子剛剛睡醒,明明還是睡眼惺忪,卻戴著一副桃紅色的心心眼鏡,十分搞鬼。
妹妹吃過飯後,兩兄妹進入遊戲模式,把拼圖倒出來砌,又拿起皮球拋來拋去,尖叫聲不斷,期間兩人更輪流纏住爸爸,要求爸爸抱和陪玩,可見父子關係非常親密。
照顧子女是父母責任
阿昌表示,兒子出生後本由外母幫忙照顧,後來太太再度懷孕,他擔心外母獨力照料兩孫太辛苦,亦覺得照顧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由於任職護士的太太月入約3萬元,他雖任職教師,卻是「非編制」的合約教師,薪酬較低,工作亦不穩定,與太太商量後決定當全職爸爸,更獲太太全力支持。
比金錢更重要的時間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想提供最豐富的物質條件,因此努力地工作賺錢,安排各式的學習機會,務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阿昌卻認為,當全職家長不需要很富貴,有這種謬誤全因社會過分重視物質。
阿昌指出,他和太太5年前購入屯門一個兩房單位自住,後來因女兒出生,空間不足,便把單位出租,再於同區租了一個較大的單位。夫婦除了保險外,並無任何投資,亦沒有巨額儲蓄。
在湊小朋友時,就會發現他們需要的物質比想像中少。
他表示,兩名子女沒有上N班或學習課程,每天早上和下午他都會帶孩子外出遊玩,有時會到屯門公園、海灘,有時亦會探望祖母,主要是希望他們多接觸大自然,並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不會有消費性質的活動,妹妹喜歡執樹葉,哥哥就會玩滑步車。
早午餐均由阿昌料理,多是簡單的菜飯和雞蛋等,他自豪地表示已自我訓練到10分鐘就煮好飯。
是否要像廣告說,要數百萬才可以呢?我們是否被物質蓋過與子女的關係?有甚麼珍貴得過與小朋友的相處?
子女是事業 實踐教育理念
曾經任職教師,阿昌有其教育理念,更曾有當中學校長去實踐教育願景的想法,他認為每名孩子都是完整個體,並非父母或老師的附屬物件,希望能為學生創造自主的空間,讓他們能追求夢想。
他表示,最重視子女的自理能力和品格,從小訓練他們自行吃飯、收拾玩具等,待人接物亦要有禮。他亦期望孩子擁有健康的情緒、樂觀正向的態度。他甚少強逼子女做事,以吃飯為例,有些家長或長輩常擔心孩子吃不飽,強行餵食,又或堅持一定要他們吃菜、吃肉等。
少吃一頓菜不會死的,反而我會覺得是考驗我煮藝的機會,下次用其他方法煮。
在與子女相處時,他亦學會不要計畫太多,隨遇而安,他提及有時計劃去屯門公園,中途女兒卻到處拾樹葉,結果未到屯門公園已經要回家,但他覺得重點是與子女出外遊玩,而非要到達某個指定目的地。親子時間亦講求質素,例如每晚睡前,他都會跟子女講故事和聊天,讓孩子知道父母在乎其感受。
蔡家即將迎接幼女,經濟上能應付得來嗎?阿昌笑言,當然有計劃過,亦有計算過開支才決定生第三個。他表示,3名孩子年紀相差不遠,很多嬰兒用品、嬰兒牀、衣服等都可以重用,加上太太以母乳餵哺,相信開支不會太多,未來他仍會繼續當全職爸爸,全力照顧3個孩子。
【更多全職爸爸故事】
撰文 : 林愛娜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