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護士移民澳洲操故業:香港護士福利不會追得上
發布時間: 2018/11/19 13:58
最後更新: 2018/11/29 19:01
現年29歲的Annabelle今年4月和丈夫移民到澳洲墨爾本,並在Facebook開設專頁「移民澳洲失業能」分享當地生活。在香港曾任護士的她到澳洲後再次任職護士,驚覺這份香港的「辛苦活」,在澳洲,同樣的工作卻有截然不同的體會。
Annabelle現於澳洲的醫院任職神經內科護士,她形容由於澳洲承認香港護士的資歷,所以香港護士要取得澳洲護士資格不難,只需提交相關文件,例如學歷證明等,和通過英文考試後,親身到澳洲領取執業牌照就可,連專業知識也沒有再考。
她表示在兩地護士的月薪都約為港幣30000元起跳,但因為澳洲稅率高,感覺薪金會「少一截」,但她大讚澳洲護士的褔利很人道和公平,例如公眾假期上班或加班也會有兩倍薪金;家人生病亦能請有薪假期;女士產假會有一年;工作滿10年更會有一個稱為「Long service leave」的長假作獎勵,她嘆喟:
香港(福利)遠遠不會追得上。
香港的護士一星期要上班6日,而PAN編更制度更令Annabelle大指「變態」,
P更(PM)指返2時放晚上9時,A更就是早上7時至下午2時,但會編你接著同一日夜晚9時上班的N更。
而澳洲護士的相對彈性,能自行選擇上班時數,多勞多得。
Annabelle無奈指香港護士沒有選擇的權利:
應徵的時候會問你想到哪一區工作,但你有你選擇,對方是不會理,有些人住天水圍也要去瑪麗(位於薄扶林的醫院)。
地區偏遠更沒有車費津貼,令很多應徵者會因而放棄,令人手長期不足,護士對病人的比例達1:20,意即1個護士同時要照顧20位病人。
相反,澳洲護士人手充足,Annabelle所住的維多利亞省更有法例規定護士對病人的比例是1:4,所以醫院除了會有常規護士,還會有在家隨時侯命的人手,避免出現人手不足的問題。
Annabelle表示因此現在能貼身地照顧每個病人的起居,笑言更能活用讀書時學到的「全人護理」(Total patient care)。她憶述有一次病房中一個女病人突然大叫大吼,照顧她的護士為她塗指甲油,她就非常開心,亦因而冷靜下來。
這情境讓Annabelle既新奇又感慨,因為在澳洲能真正做「護士」的工作,但在香港醫院就因人手不足,令護士需兼顧多方面,包括醫生、文員等的工作也需協助,她慨嘆在香港完全無法與病人有這類窩心的接觸。
Annabelle直言在香港的職場文化亦並不好受,見盡很多「白鴿眼」同事對清潔人員、抽血員不禮貌,更很多很惡和沒禮貌的醫生會擺著「高高在上」的姿態,發問的話只會被回應『你自己用腦想想吧』、『這種問題你也要問?』,她認為護士工作不被尊重:
曾聽過有病人投訴某護士不禮貌,但不記得名,然後病房經理就叫所有同事一字排開,讓投訴人「認人」,過程就好像在警署認犯人,完全不尊重護士。
但在澳洲,Annabelle反而最常聽到「No question is silly」(沒有問題是無聊的),不介意發問之餘,更是鼓勵多發問。醫生、上司亦不會讓同事看臉色,讓她認為「溝通好平等」。
Annabelle坦言暫時最大的問題仍是語言問題,更有因為語言不通而有不快經歷。她曾遇到一個澳洲口音較重的病人,偶爾會因口音聽不明白而輕輕帶過。最終有一次該病人當著她另一同事面前罵她,她也聽不明白:
又不知道他(病人)到底是罵你甚麼,還要問其他人(同事)他在說甚麼,超尷尬!
想知更多Annabelle怎樣移民和移民後的生活,請閱「與丈夫移民澳洲 80後護士:移民的生活沒有令我失望」
撰文 : 李慧愉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