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心肺復甦法會弄斷病人肋骨?消防醫生拆解做CPR謬誤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2/08 00:00

分享:

分享:

有急症科醫生表示,坊間常聽到的CPR導致壓斷肋骨,其實並非太嚴重的問題。﹙曾耀輝攝﹚

消防處的代言人「任何仁」,希望可提升市民現場急救技能,讓任何市民都能在緊急時刻出手相助。不過,要在緊急關頭救人絕非易事,當中更存在不少錯誤理解,包括有市民誤以為將病人放在床上才進行心肺復甦法(CPR),可令傷者舒服一些,卻不知此舉或令施救者「白做」;亦有施救者擔心令病人「斷肋骨」而不做CPR,反減少病人的存活率。

消防處自2018年10月初實施新一套「調派後指引」,將傷病急救指引新增至32種,包括心跳、呼吸驟停、抽搐及昏迷等,至今處方已發出逾13萬個應急指引,當中包括900宗涉及心跳驟停的個案。

消防隊目﹙控制﹚葉少權(葉sir)指,在指導市民在緊急情況下為病人進行CPR時,遇上最大的問題,往往並非動作是否正確,反而是許多市民不理解為何要將患者平放在地上:

尤其在冬天,因地板很冷,施救者不想病人放在地上,擔心他們會『冷親』,以為搬上床做CPR更好,但想法十分錯誤。

葉sir解釋,大部分床褥質地較軟,施救者進行CPR時,病人胸部難以受力,施救者可能會「白做」,故建議施救者,若擔心病人著涼,可將病人連床單一同放到地上。

消防處醫務總監蔡宇暉醫生補充指,當病人心臟停頓時,身體或會變得僵硬,進行CPR時或更艱難,但其實施救者不一定要將整個動作「做足」:

做CPR的位置側一點、深度不夠5厘米也不要緊,最重要是有做。

他又指,坊間常聽到做CPR會令病人斷肋骨,但事實上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它亦會自動修復,故市民不應因怕壓斷病人肋骨而棄做CPR,因每延遲搶救1分鐘,患者存活率就會下降10%:

以人手按壓病人的心臟,令供血循環,待救護員進行電擊會更有用。

蔡醫生又指,即使是初生嬰兒心臟柔軟,醫護人員同樣可用兩隻手指為嬰兒進行CPR,惟力度及深度都要比成年人輕。他續稱,消防處設有免費急救課程,呼籲市民盡量參加,有需要時便能變身「任何仁」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