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恩:視野

City

發布時間: 2019/04/19 03:00

分享:

分享:

在英國讀書的小朋友這天問,為甚麼在香港,許志安偷食的新聞閱讀量,會比巴黎聖母院大火還要高?在網上搜尋「許志安」的人,要比搜尋「巴黎聖母院大火」的人多那麼多?

小朋友這麼問,當然是覺得兩件事對世界影響的分量是沒法比的。

我跟他說,正就是視野的問題。視野的問題,也是香港一個大問題。人的視野決定了喜好和品味,繼而就是胸懷。這些都沒得說,也沒得強求,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眼界和習氣,如果一個本來眼界還算寬的地方,卻自動要去收窄,本來可以看得很遠,但突然只看鼻尖下一小片,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沒法幫忙的。

這天微博上有一個帖子很好玩,帖子上有一張許志安涕淚交流的照片,下面的圖片說明寫:「一天沒刷微博的我以為是他燒了巴黎聖母院。」看了這條微博帖子,你肯定會笑出來,同一天發生的兩件意義輕重那麼懸殊的事情,結果意義輕重都傾側得如此意外,歸根結柢,你只能解釋為「視野」了。

文章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原題為「視野」

撰文 : 李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