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做實驗玩機械人就是STEM? 專家點出STEM教育精髓:動手做做中學
發布時間: 2025/02/25 08:30
▲ 做實驗玩機械人就是STEM?教育專家點出STEM教育精髓:「動手做做中學!」
【STEM教育/幼稚園STEM/STEAM】近年STEM成為教育界熱話不用多說,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明白STEM箇中要義?又有多少人對STEM一直存在着迷思?網上信息五花八門,成人於網上尋找一些自覺有趣的小實驗,又或讓幼兒以平板學習編程、操作機器人,就是STEM教育嗎?
最新影片推介:
筆者經常指出,幼兒任何學習都該符合適齡、適量、適度的原則,STEM學習也不例外。以幼稚園程度為例,STEM教育應順應幼兒發展規律與能力,而其學習內容應存在探究力、解難能力、建構學習,以至探索研習的內涵。推行此等活動期間,應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幼兒有機會自行探究、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並運用其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整合所學。
STEM教育|老師只是引導者
幼兒於探索研習的過程中,就像科學家一樣地思考,理性地找尋資料證明所想,亦會像工程師一樣,務實地解決問題,以物料建構所學,而與人表達想法時,則像演說家一樣,能有條不紊地分享所想。當中強調「動手做、做中學」的精神,更不怕從錯誤中學習,這正正就是STEM的精髓。
同場加映:哈佛研究4大方法培育成資優尖子















而所謂探索研習,就是按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探索與研習。幼兒以科學理性的態度、方法,意即發現問題、假設、驗證、歸納,以至分享一連串科學步驟,去找尋想知的答案。老師平日可以觀察幼兒感興趣的人和事,誘導幼兒進一步探究,亦宜以繪本、環境布置、參觀等作引子,引發幼兒的研習興趣、發掘他們想知的話題,再讓幼兒一步一步找尋答案。
但老師切記研習期間,需由幼兒自行發現感興趣的問題作研習,讓幼兒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探索,繼而商討、假設解決問題的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找尋資料,再進一步用自訂的方式去驗證所想。探索期間,幼兒定會不斷產生其他枝節想知的事,老師要忍手,由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繼續找尋答案,老師的角色,只為一個引導者、協作者,甚或一個同行學習夥伴。
同場加映:每天跟孩子做3件事刺激大腦發育














STEM教育|學習統整不分科
事實上,由於探索研習的過程中,分享的資料都是幼兒想知而非老師想教,故對幼兒而言,所獲知識都會份外深刻與通透。這個研習過程除包含了幼兒自發、自主的學習動機,幼兒更需要發揮其綜合應用的能力,包括語文表達、組織、建構、觀察、與人溝通、美藝等,才能整合所學。這樣的學習方式,幼兒的學習是統整不分科的,並能整合舊經驗延伸至新經驗。凡此種種,亦正是STEM教育中的探究力、解難能力,以及建構學習能力的內涵。
可以看到,幼稚園的STEM教育,絕對可以結合日常自選活動時間,並於日常課堂,配合主題,適度推行探索研習的方式來實施,以統整課程,而不是作額外分科形式學習。如此,正亦是筆者所言,STEM教育精神存在着跨學科、統整性的要義。
相關報道:
STEAM學校|人工智能激發學生高階思維 精選各區特色STEAM小學【持續更新】
STEAM教育|「創科@大埔2025」雲集34間學校參與 中小學生展創科作品齊動手學習
STEAM學校|英華小學藉AI繪畫宣揚道路安全 校長鼓勵學生跟科技與時並進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備戰考試季!立即下載免費試題👉🏻【中英數常識試題下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撰文 : 伍寶珠博士 資深幼兒教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