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女子額頭生「暗瘡」1年未癒揭患皮膚癌 醫生教ABCDE法則小心5種痣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4/12/12 17:46
最後更新: 2024/12/15 12:31
▲ 澳洲一名32歲女子額頭長出「暗瘡」,1年後仍未痊癒,求醫檢查後確診為皮膚癌。
【暗瘡/皮膚癌/癌症/ABCDE法則】澳洲一名女子2年前發現額頭長出一粒「暗瘡」,原本並未在意,但1年後卻發現它仍未痊癒,於是再次求醫,結果確診患上皮膚癌。
最新影片:
綜合《紐約郵報》、《每日星報》等外媒報道,32歲的Rachel Olivia在社交平台TikTok上載影片分享經歷,表示她在2年前發現額頭接近髮線的位置長出一粒紅色的粉刺,求診時醫生告訴她那可能是擠暗瘡太用力而留下的丘疹,因此她也認為不是嚴重的問題,便置之不理。
Rachel等了1年,結果卻發現那一粒「暗瘡」一直沒有癒合,於是決定依循自己的直覺再次求醫,並敦促相關的專家重新評估。專家之後為她進行了活體組織檢驗,最終確認她患上皮膚癌。






這個消息讓她感到十分驚訝,因為她一直以來都不是「喜歡曬黑或坐在陽光下的人」,不過曾在十幾歲時有過數次嚴重曬傷的經驗。值得慶幸的是,Rachel所患的癌症並非黑色素瘤,而是基底細胞癌(Basal-cell carcinoma),是一種較常發生在臉部的皮膚癌,通常呈白色蠟塊狀,又或者看起來像棕色的鱗狀斑塊。
她透露自己獲處方一種局部化療藥物,目前正在使用塗抹藥膏等非侵入方式進行治療;所幸藥物治療效果不錯,當初的「暗瘡」逐漸剝落,不過就變成一塊很大的深棕色結痂,而她在6個月後仍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將其切除。
更多相關報道:染髮致癌丨婦人1年染髮2次 頭皮胎記突劇痛求醫證患皮膚癌
皮膚癌|基底細胞癌特徵
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曾受訪表示,皮膚癌有3種,包括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及黑色素瘤 (Melanoma ),當中又以基底細胞癌最為常見。
史泰祖指出,基底細胞癌發病初期,可能以一顆痣的形式出現,常見於臉、胸前﹑背部﹑頸等外露皮膚:
一般深色點﹑有少許潰爛﹑不會「埋口」;亦有可能會泛紅,表面不平伏,甚至有些微絲血管出現。
自我檢查皮膚癌:ABCDE法則
皮膚癌為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當中可分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和黑色素瘤皮膚癌,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曾接受訪問指,市民一般都可以依照「ABCDE法則」為皮膚進行皮膚癌自我檢查,「可參考患處左右兩邊是否不對稱(Asymmetry)及邊緣(Border)是否參差不齊。」陳厚毅指,皮膚科醫生會視乎患處大小,並透過皮膚鏡(表皮發光顯微鏡技術),判斷皮膚腫瘤屬良性或惡性,「但最好還是抽組織化驗。」








黑色素瘤2大前兆
福建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及多學科診療組主任陳譽曾指出,黑色素瘤多發於足底、足趾、手指末端等肢端部位,雖然發生率不高,惟一旦出現,卻是一種極為致命的皮膚癌,因此大家發現身上出現2大異樣,必須及時求醫:





皮膚癌|3大表徵恐屬癌症前兆
台灣開業皮膚科診所院長蔡逸姍醫生於健康節目《健康2.0》上分享病例,解釋指甲狀態隱藏著健康秘密,當中有3個表徵代表著有癌變之風險:
黑色素瘤
不少長輩都覺得「指甲發黑」只是被踩到或撞到瘀青,但事實上當手指甲或腳趾甲出現現寬窄不一、濃淡不一的黑線,且闊度超過0.3厘米,色素甚至蔓延到皮膚上時,都有機會是罹癌跡象,恐怕是肢端黑色素瘤的警號,尤其以亞洲人最為容易出現。
甲床鱗狀細胞癌
如果指甲曾因碰撞而出現傷口,但用藥約半年後仍然不見好轉,甚至有腐爛跡象,並在自身沒有血糖或其他免疫系統問題的情況下,就有機會是為甲床鱗狀細胞癌。
點狀白甲症
如果指甲突然冒出大量白點或白線,甚至整片泛白,除了免疫系統問題外,就可能屬於心臟病、腎臟衰竭、肺炎、念珠菌感染等病症徵兆。
更多相關內容:
皮膚癌|男子指甲生黑點拖3年揭患癌需截趾 醫生警示黑色素瘤2大異樣速求醫
黑色素瘤|女子腳甲現0.3cm黑線 揭患皮膚癌王「黑色素瘤」 留意3大表徵恐屬癌變風險
皮膚癌|男子誤以為私處生「濕疹」 數月求醫後始揭患皮膚癌【皮膚科醫生教3招自測】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