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工業學校推動STEAM教育成果豐碩  參賽學生勇奪「社區創新科技大賽」兩項大獎

特約

發布時間: 2025/01/20 09:00

最後更新: 2025/01/20 10:02

分享:

分享:

香港仔工業學校多位同學組成參賽隊伍,早前在「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SMART Community Hackathon」中連奪兩項大獎。

有沒有想過,棄置膠樽可搖身一變成為3D打印材料?多名來自香港仔工業學校的學生兼具創意與環保精神,在校方支持下研發出「循環再利用-PET轉化機」,將膠樽改頭換臉,達致廢物利用的成果。這幾位小小發明家早前組隊在應屆「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的「SMART Community Hackathon」(社區創新科技大賽),成功脫穎而出,勇奪「最具潛能獎」」及「最佳項目獎」,並將與主辦機構商討進一步合作,足證學校積極推動STEAM教育,並取得豐碩成果。

多位同學投入三個多月的努力為比賽作充分準備,在校方支持及老師指導下製成「循環再利用-PET轉化機」,將棄置膠樽變成3D打印的材料。

作為「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的項目之一,「社區創新科技大賽」旨在支持學校以社會創新概念聯繫社區,推動綠色思維及可持續生活,共建和諧及可持續的資源節約型社會。不同參賽隊伍在決賽當日,必須透過展示成品、理念圖,並就未來發展方向作出即場限時解說,競逐各個獎項。

參賽隊伍在決賽日展示成品及未來發展方向,並作即場限時解說。

參與研發項目  應對塑膠污染

連奪兩項殊榮的香港仔工業學校學生團隊,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為比賽作好充分準備,將天馬行空的意念轉化為獲獎的可持續發展項目。除了合作和分工等範疇獲得高度評價外,評審更讚揚同學在報告與比賽過程展現出高水準的表現,具備成為專業人士的潛力。他們在比賽後將獲得全方位社創支援,繼續發展項目,回應社區需要,並進一步實踐所學,為社會作出貢獻。

提到為何有此構思,一眾參賽同學表示,留意到香港每年產生數以萬噸計的塑膠廢物,當中一大主要來源是用完即棄的膠樽,反映塑膠污染對現今社會帶來重大挑戰,有需要從環保概念出發,找出可行的應對方法。得到校方的鼓勵和協助,特別是諮詢指導老師後,他們很快便由確立初步想法,逐步進入組件及試驗階段,過程中不斷為大量細節作出調整及優化,成功製成「循環再利用-PET轉化機」,通過不同步驟的加工,包括切絲、加熱處理等,將棄置膠樽轉化為3D打印的材料。

參賽同學在獲老師安排到社區中心舉辧講座,首次分享研發成果。

舉辦工作坊   展示研發成果

「在研發歷程中,最難忘是老師基於整體進度良好,因而安排我們到社區中心舉辦環保工作坊,為小學生解說創作理念,傳遞環保訊息。」就讀中二的參賽同學安奕達憶述,團隊同時借此機會向小學生回收棄置膠樽,期間亦製作了聖誕飾物送贈予他們,也是一次展示成果的珍貴機會。

有感參與比賽可帶來難得的學習體驗,擔任指導老師的羅煒妍指出,尤感欣喜是看到同學在實際項目中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透過不斷商討及嘗試以完善作品的過程中,更有助提升他們的創意思維,以至意識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另一位指導老師馮希臨補充,若日後能成功實踐有關技術,將可望降低塑膠廢物的產生,長遠更能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我們期盼通過計劃把可持續材料的環保理念與更多人分享,同學也很期待未來能到不同小學進行解說及示範。」

香港仔工業學校致力推動STEAM教育,在相關設施及課程上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學習及發展環境,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應用能力。

致力培育學生具備創新精神與全球視野的香港仔工業學校,一貫致力通過STEAM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應用能力。該校探用「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設計貼近生活的專題項目,如「綠色社區設計」等,讓學生運用科學、科技和數學知識,嘗試解決實際問題。為配合學生未來學習與就業需要,學校由初中已開辦STEAM跨課程單元、設計思維工作坊,加上配備四十部3D打印機、機械人套件及程式設計工具等不同設備,幫助學生掌握和實踐原型設計與測試技巧,藉此學以致用。

(特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