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詐騙問卷|港大生須填防詐騙問卷否則禁入圖書館 內地生揚言「愈威脅我愈不會填」
發布時間: 2025/01/20 17:58
最後更新: 2025/01/20 19:58
▲ 港大生須填防詐騙問卷否則禁入圖書館。
【港大 / 防詐騙問卷 / 內地生】港大近日要求學生在下月10日前完成防詐騙問卷,否則將被禁止進入圖書館或學習共享空間。多名受訪本地及非本地生均稱不解詐騙與圖書館有何關聯,形容要求奇怪及多餘,更有內地生直斥校方做法是「形式主義」,揚言絕不會填問卷,「愈威脅,我愈不會填」,但亦有學生支持校方,相信有警示作用。
來自內地的文學院研究生包同學稱,暫時大學電郵及網上學習平台Moodle均無收到填寫防卷問卷的要求信息,指每天均收到很多電郵,只會隨便瀏覽一下。他形容學校做法是「形式主義」,批評不填問卷就不能進圖書館的要求很不合理,直言「愈威脅,我愈不會填」,「我可以去別的地方學啊,那裡不是有很多桌子,直接坐那裡學就可以了。」
對於近日公布一宗18歲港大內地女生受騙損失逾900萬元,包同學指自己並無900萬,「騙我900都比較難」。他又指,自申請香港電話號碼後經常收到詐騙電話,但「他們老說粵語,我聽不懂就掛了,我也不接」,相信若真有重要事情,對方會透過不同途徑通知。
詐騙案|內地生被詐騙金額驚人 吳傑莊倡參考外國設責任分擔機制




防詐騙問卷|有學生支持學校做法
社科院一年級生閻同學就表示支持校方做法,認為有警醒作用,更好防止非本地生受騙,形容禁入圖書館「也挺好」,可鼓勵同學填寫,但也憂部分同學將有關電郵視為垃圾郵件,「錯過就不能進(圖書館)會很著急」,就如她本人也是在本報記者詢問下,才仔細閱讀該電郵。
她提到,近期遇到較多詐騙手法除假冒官員,亦包括致電指個人的電話號碼在外地註冊並用作詐騙,提醒大家遇到有關情況先與同學商量。而她在上學期便險些被騙,憶述騙徒致電指其身分證信息外洩,須到深圳的公安局處理,因騙徒能說出其名字等個人資料,便信以為真,計劃前往深圳,所幸告知室友後被提醒或是詐騙,且其有下載防騙視伏器,回撥騙徒電話時即顯示是詐騙電話,才沒有上當。






防詐騙問卷|有學生覺做法不合理
同樣來自內地的研究生朱同學稱並無收到相關電郵,但認為沒有必要填,因內地生接受的防詐騙教育已頗多,又認為進入圖書館及防詐騙並無關聯,形容禁入圖書館做法不合理及「難以理喻」。
新聞學系二年級生劉同學稱有收到相關電郵,但Moodle暫無法選填該問卷,並指學生多不會認真看電郵,若非看到傳媒報道,並不知道有機會被禁入圖書館,認為校方應透過更多途徑通知學生。他亦說理解大學要求填問卷是為提高意識,惟不同意不填就禁止進圖書館:「又唔係圖書館多詐騙犯」。
文學院四年級本地生范同學說沒有收到電郵,但Moodle有通知她要填寫問卷。她認為填問卷難以解決詐騙問題,因被騙的以非本地生為主,他們主要因不熟悉香港環境才被騙,填問卷相信無助內地生增加認識本港,又指35條問題太多,「邊個得閒理佢啊?」
另一名本地生鄧同學就沒有收到電郵或Moodle通知,她認為大學措施合理,畢竟確有學生被騙,騙徒亦以該校學生作目標,但認為事件上升到不填就禁入圖書館是很奇怪及多餘,不解兩者關係,相信也未能促使更多學生填寫,舉例如宿生就不一定要到圖書館溫習。
她相信,即使已推許多防騙教育但仍有人被騙,其中一個原因是受害人「壓力大」,當感到累時便難以判斷信息真假,舉例如自己也收過假冒入境處的電話,指其電話號碼被用作詐騙,而她當時狀態很累,很容易相信騙徒的說話,幸好後來「愈傾愈唔對路」才醒覺被騙,籲大家覺得很累的時候,勿接陌生來電。
最新影片推介: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