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療師|名醫林永和治療街坊身心靈逾30載 教5招磨合夫妻相處:因困難而成長

育兒資訊

撰文: 李綉珊

發布時間: 2025/03/16 12:00

最後更新: 2025/03/23 06:52

分享:

分享:

【林永和醫生/家庭治療師/婚姻治療師/育兒專家】林永和醫生不僅是一位社區服務多年的家庭醫生,更是一位親子教養方面的專家。最近他推出一本關於父母與孩子成長課題的書《齊整家庭事》,分享了他對家庭生活以及對親子教養的獨到見解。

林永和醫生從社區醫生到家庭導師。 (陳慧安攝)

家庭治療師|從社區醫生到家庭導師

林醫生從小在公共屋邨長大,童年的快樂時光讓他學會了自律與人際相處的重要性,這段經歷也讓他對社區充滿感情,並選擇成為一名社區醫生。「我在華富邨長大,家有四兄弟,我排行第二。可能很快做完功課就落街打乒乓球、玩捉迷藏、打籃球,小時候有足夠時間玩,確實做到work hard play hard。」

然而,林醫生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他說:「媽媽突然離開,我們經歷了一段適應期。一家全是男生,正值青春期的兄弟們分工合作,我負責煮飯,弟弟洗碗,哥哥因準備公開考試不能打擾。大家齊心協力,幫助爸爸度過難關。」這段經歷不但增進了兄弟感情,也讓學會互相支持,未來各自成家後,這些經驗將成為彼此的助力。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林醫生中學時期先後就讀於聖公會呂明才中學皇仁書院,而他的哥哥也曾在這兩所學校就讀。這段求學經歷既為他的學業打下堅實基礎,也受到哥哥影響,為他日後選擇醫學之路埋下伏筆,「做醫生是因為讀書成績不錯,跟隨大隊考慮投身醫療界,加上哥哥也是醫生,對我有所影響。我認為這份工作很有意義和挑戰性,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直接分憂解難。我很感恩自己選對了這條路。」

家庭治療師|從身心社靈全面幫助病人

林永和醫生是一位社區服務多年的家庭醫生,他的診所已經開業32年,接觸過無數家庭,見證著生老病死、甜酸苦辣與生活起伏。林醫生選擇成為一名全科醫生,而非專科醫生,是因為他認為全科醫生可以從身心社靈(身體、心理、社交、靈性)4方面來幫助病人,提供更全面的治療方案。他提到病人不僅有身體上的問題,還有心理上的困擾,甚至家庭關係的壓力。

林永和醫生選擇成為一名全科醫生,而非專科醫生,是因為他認為全科醫生可以從身心社靈4方面來幫助病人。 (陳慧安攝)

林醫生提到,診所裡有不少四代同堂家庭,「媽媽懷著嬰兒,現在都成為別人父母了,大家都經歷了一段長期關係,好像一家人一樣。」從嬰兒到老人,他都一一照顧。這種「街坊街里」關係讓他能夠深入了解每個家庭需求,並提供更貼心的醫療建議。

林醫生還進修了心理學與家庭治療,他坦言現代社會的壓力愈來愈大,不少家庭都面對著複雜的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因此,他透過寫書與撰寫專欄文章,分享自己經驗與建議,盼能助更多家庭解決問題。

社區醫生不僅是治療疾病的角色,更是幫助病人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的一部分。

點擊圖片放大
+6
+5

家庭治療師|《一家人好生活》到《齊整家庭事》

談到出書初衷,一切源於林醫生日常工作觀察到家庭的問題,希望提供系統化的資源幫助大眾預防或解決問題。第一本書《一家人好生活》是為病人和夫妻提供參考;第二本書《齊整家庭事》,隨著社會問題日益複雜,特別是新一代的心理健康問題,他邊學邊做,將個案經驗整理成書,並透過專欄文章反思與分享,希望為新一代父母和孩子提供深入淺出的實用資源。

林永和醫生從社區醫生到家庭導師,並將個案經驗整理成書分享。 (陳慧安攝)

家庭治療師|5招幫助夫妻減輕焦慮

林醫生分享夫妻相處之道需磨合、坦誠溝通,學會尊重與包容,並共同改進。他建議夫妻從計劃生育到成為父母的過程中,需培養5種關鍵能力:有效的溝通、解決困難與爭執的能力、共同成長、團隊分工,以及為婚姻灌溉。這些能力能幫助夫妻應對未來的變化,減輕焦慮,並在育兒與婚姻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

  • 有效的溝通︰大家要表達內心的想法,以及要懂得回應、觀察,不要太快就給答案、你要留意對方的情感。相處貴乎坦誠,但暢所欲言時也要保持足夠的敏感度和同埋心,以免「講者無心,聽者有意」造成誤會;通常在彼此關係不佳時,大家會較執著、神經過敏和傾向負面思考,所以我們說話時便要更為謹慎,當心聽者相反的自我投射。
  • 解決困難與爭執的能力︰列出要面對的問題;選擇應優先處理的問題;訂定合適、具體、客觀、可行和可達成目標;決定採納的方法及實施的步驟;檢討效果及作出協調。其實可能有第三個方案,要先停一停、讓大家過了情緒,慢慢再談。
  • 共同成長︰出現了小朋友之後,大家都未試過怎樣去做人父母,可能餵奶、玩片,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好像24小時都工作,又要晚上要起床,這些都是大家要學習,亦都要包容。
  • 團隊分工︰大家都有一些人生的理想,不一定是要太太放棄,丈夫亦都可能貢獻家庭,大家可相討怎樣協調。
    婚姻灌溉︰除了多些感情交流、安排時間拍拖外,若能培養些共同興趣、更親密,投入興趣的同時提升對生命的熱誠,人也會年輕些呢!

林醫生再指出有3個檢視及化解焦慮的心法︰

  • 不是那麼大件事;
  • 不用太早想這些;
  • 不能改變便算了。

婚姻相愛而連結,但因差異和困難而成長。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家庭治療師|成長階段總會遇到4個敵人

林醫生分享育兒心得,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父母需摸著石頭過河,從孩子的成長中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他建議夫妻同心協力,保持溝通,並靈活分工,例如一個做好人、一個做壞人,以應對孩子從幼年到青春期的不同需求。

尤其在成長階段會遇到的4個敵人︰自卑、驕傲、嫉妒和蔑視,第一步是要先了解,傾聽和接受,譬如自卑,嘗試去幫他們找閃亮點,可以建立自信的方面;而驕傲,希望他們明白,背後有父母、團隊、教練才得到今天的成就;對於嫉妒和蔑視,要欣賞別人之餘,就是了解自己的獨特性,進而嘗試去做最好的自己。

林永和醫生指夫妻由計劃生育到成為父母的過程中,需培養5種關鍵能力。 (陳慧安攝)

林醫生坦言與孩子相處有一定挑戰,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特性,並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他相信透過溝通與協調,家庭能夠共同成長,找到適合彼此的相處方式。

兩個孩子一個選擇了醫學,另一個則選擇了數學和哲學,他尊重他們的選擇,並給予支持與鼓勵。

家庭治療師|「好父母」應具備哪些條件

林醫生對父母提出3個建議,並強調情緒穩定與言行對孩子影響深遠,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足夠的支持與關愛。

  • 1. 相信自己的能力並在困難時尋求幫助;
  • 2. 夫妻間保持良好溝通與合作,共同面對育兒挑戰;
  • 3. 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因為成長只有一次。

林永和醫生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父母要從孩子的成長中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 (陳慧安攝)

最新影片推介:

更多相關內容︰

博士媽媽|陳美齡2招避免孩子成討好型人格 父母1舉動可訓練子女更有主見

資優教學|網絡潮語對心智未成熟孩子或產生負面影響 心理學家教家長4大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潮語

做功課︱小朋友唔肯做功課催促下更發脾氣 兒童心理學博士3個辦法教出自覺好孩子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備戰考試季!立即下載免費試題👉🏻【中英數常識試題下載】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