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醫療收費調整|公院檢討多項檢查按項收費 陸志聰:需考慮整個公營醫療系統可持續性

港聞

撰文: 施雯雯

發布時間: 2025/03/17 11:37

最後更新: 2025/03/17 12:47

分享:

分享:

醫管局港島東及港島西聯網前總監陸志聰表示,當局需要考慮整個公營醫療系統的持續性。(資料圖片)

政府日前表示,正考慮公立醫院門診病人進行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等複雜的影像檢查,需要逐項收費。醫管局港島東及港島西聯網前總監陸志聰表示,現時本港的公共醫療服務不少項目收費接近全免,當局需要考慮整個公營醫療系統的持續性,包括住院、藥物等,方能作深入討論,同時亦應避免收費太高,繼而推高私營市場的價格。

最新影片推介:

陸志聰今早(17日)在電台節目解釋指,相關檢查主要是協助醫生斷症,如果輪候時間減少,有助醫生及早診斷。醫生在作出臨床診斷前,有時會建議病人進行影像檢查,而病人或家屬有時亦會要求做部分檢查,醫生或會按情況作出安排。惟公立醫院安排檢查的輪候時間長,現時不少醫生都會建議市民先自行到私營機構做檢查,以加快接受進一步治療的時間。

他認為,如果當局決定需要病人共付相關費用,有機會導致病人延遲醫治或轉到急症室,加重負擔,應仔細研究再決定病人所需繳付的比例,同時亦不希望因為共付收費太高,而影響私營市場亦調高價格。

陸志聰又指,如果政府能夠就收費設立封頂機制,相信對市民是一件好事,始終部分自付項目對中產人士來說,都可造成經濟壓力,期望當局可以更精準地資助市民的醫療負擔。

林志釉:公立醫院按項收費 部分病人或放棄檢查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在同一節目表示,政府現時不少開支都會以用者自付的方式處理,但如果醫療服務都用這方法就有問題。由於本港公共醫療一直是「安全網」,若當局在這方面設立關卡,一定有部分人因為不願意或考慮到經濟能力而放棄相關服務,以致延誤病情,表示不想見到病人因為負擔能力有限而令病情加深。

林志釉又擔心指,在共付原則下,市民要支付的金額比例仍然偏高,例如磁力共振,可能病人最終要負擔逾千元才能做到檢查,對一些未獲醫療費用豁免、但經濟能力不足的病人來說,可能會因此而不進行某些檢查,延誤斷症及診治,不利病人病情。又指,或有部分病人會選擇轉去急症室求診,以取得免費檢查服務,容易衍生更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