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表現 消息指官員有份做評價 可影響去留?

政治

撰文: 傅流螢

發布時間: 2025/03/20 12:00

最後更新: 2025/03/20 13:21

分享:

分享:

距離立法會換屆選舉尚有大半年時間。

【立法會選舉 / 立法會議員表現 / 行政立法】距離立法會換屆選舉尚有大半年,政圈已在猜度:誰走、誰留、誰加入?有關方面除了向港區人大、政協收風,了解議員表現。消息指,港府高官亦是「評委」之一,需就議員表現,給予意見評價。

立法會主要職能之一,是監察政府工作,對於現時被「反監察」,議員反應各異,有稱難以接受,有憂出現不公平評價,但亦有人無畏無懼,也有指這只是眾多意見之一,不足左右議員去留。

立法會選舉|有議員憂評價不公允 「難保不會夾雜私人恩怨」

至少兩個不同渠道的消息人士透露,各政策局須就議員表現提交意見評價,有指早在一月份,各政策局已收到相關「指示」,相關意見、評價需上交特首辦,由特首方面審視、整合。

現時有89個議員,是否個個都要點評?消息指,主要是針對「對口」議員,例如,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成員,便由教育局提出意見及評價。

有議員聽到官員做「評審」感驚訝,認為議員監察政府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意見分歧或衝突,由官員提交意見評價,並不公允,難保不會夾雜「私人恩怨」或有偏頗,若因其一面之詞便被篩走,恐「殺錯良民」。

點擊圖片放大
+4
+3

立法會選舉|議員:不擔心 料有關方面不會只聽片面之詞

有議員則說不擔心,認為政策局意見是否存在私人恩怨,好易看得出,反而官員寫評語時,應把握好措辭,翻舊賬要先審視議員提出的批評,是否有理有據,自己有無過失,「否則隨時會反噬!你評人,看報告的人亦在評你!」又相信有關方面,不會只看港府的意見,正如在北京,亦會諮詢港區人大、政協的意見。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說,當年她任出任政治助理那一屆,沒有官員對議員寫意見評價的做法,現時也沒聽聞有此做法。她認為,議員有一個基本責任,即「若有問題一定要出聲」,希望局方明白,評價會是理性,「如果議員個個都只有讚、不批評的話,這是不是市民想要的?是不是中央政府想要、我們應有的表現呢?」

立法會換屆選舉12月7日投票。(資料圖片)

立法會選舉|陳凱欣:議員面向市民 也要讓市民評論一下

陳凱欣希望政策局針對議員的意見評價,只是用來參考,而不會被當成議員的成績表,她不相信會單憑一個官員的意見,就影響到議員的去留,「每個人都對我們有不同的意見,你問局長之餘,我們都要面向市民,是不是也要出去讓市民評論一下呢?我相信會有一個比較公允的看法。」

有資深建制相信,官員的意見不足以定議員去留,而特首方面亦會審慎公允,不會無的放矢。

最新影片推介:

🎓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入HKET App即睇!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全港中小學選校資訊】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