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離世|薛凱琪疑抑鬱症復發開騷1徵狀惹憂 工作人員爆料:幾度缺氧

都市病

撰文: 黃堯姿

發布時間: 2025/03/20 18:27

最後更新: 2025/03/20 18:28

分享:

分享:

【抑鬱症/復發/方大同/薛凱琪】唱作歌手方大同上月驚傳離世,消息震驚各界,不少藝人發文悼念,而作為方大同的摯友薛凱琪(Fiona)一周後才發文表態,其情緒狀況令人擔憂,但仍堅持原定安排在南寧開騷,惟其台上的表現令人擔憂,疑似是抑鬱症復發。

最新影片:

薛凱琪(Fiona)近日在南寧演唱會上情緒失控,疑似因抑鬱症引發軀體化症狀。她在演唱會上獻唱故友方大同為她創作的《蘇州河》時,一度在台上情緒激動,泣不成聲。現場觀眾也感受到她的悲痛,氣氛沉重。隨後Fiona在台上淚崩的片段被上載至社交平台瘋傳,有眼利網民發現Fiona在演唱過程中,拿咪的手臂肌肉一直顫抖,一度要用手按住方可繼續演出;她在台上坐下來時,雙腿亦不由自主地抖動,手一直放在大腿的上方。

點擊圖片放大
+8
+7

方大同離世|台上異狀惹人擔心

片段在網上瘋傳後,一位自稱認識薛凱琪近10年,同樣是這次演唱會主辦單位工作人員的網民發文,透露薛凱琪在得知方大同離世後大受打擊,顯然難以接受噩耗。Fiona經理人與主辦單位曾考慮暫停演唱會,但Fiona基於對觀眾的責任感和專業,堅持如期登台演出。但以她台上的表現,明顯可見身心狀態已受到嚴重影響。

在得知方大同先生辭世消息之後,所有人都無法接受,久久不能平復。我們都非常關心Fiona(薛凱琪)的身體狀況,她終日以淚洗面,無法正常生活,甚至幾度因情緒激動導致缺氧,需要吸氧緩解。

方大同離世|軀體化症狀:情緒壓力轉化為身體不適

Fiona多年前曾患抑鬱症,更透露方大同在她情緒低谷時及時勸止她自殺,救了她一命。而Fiona在台上的異狀,讓人聯想起由抑鬱症復發衍生至出現軀體化症狀。據悉,軀體化是指情緒壓力無法透過言語或情感表達,而被壓抑到潛意識中,最終通過身體症狀呈現出來。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患者將情感上的痛苦轉化為身體上的不適,如肌肉顫抖、呼吸困難等,看似是身體疾病,但根源往往來自心理層面。當出現軀體化症狀,已屬於嚴重抑鬱症的常見症狀之一。抑鬱症患者除了會出現常見的情緒低落、負面想法外,還可能出現「失能」症狀,如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無法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任務,甚至無法自主控制身體。

抑鬱症|1分鐘自測是否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有多普遍?衞生署指出,本港每100名成年人,有3人是抑鬱症患者,但逾半數沒有尋求協助。抑鬱症病人情緒會出現障礙,引致生理及心理失衡。

抑鬱症沒有明顯表面徵狀,病人情緒會出現障礙,引致生理及心理失衡。抑鬱症很多時都是出自病人的感覺,但若果出現多項以下的症狀,而持續超過一段時間,並同時影響到正常生活(如工作和社交等),便可能是患上抑鬱症。

若你曾經持續兩星期,差不多大部分時間均出現5項或以上的徵狀(必須包括1或2),即有可能患上抑鬱症,宜及早求助。

點擊圖片放大
+8
+7

抑鬱症|抑鬱症屬腦部疾病

對於抑鬱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指出,這是一種腦部疾病,患者多數在生活上面對極大精神壓力,使他們體內產生過量的壓力荷爾蒙,從而破壞了他們腦部掌管情緒、行為動機、記憶、睡眠及食慾的部位。

抑鬱症的病徵不只包括持續的情緒低落,還包括對事物失去興趣及動力、記憶力衰退、難以熟睡、欠缺食慾、自信心低落以至有自殺念頭等。要有效醫治抑鬱症,最重要是減低生活中的壓力,以及促進大腦受損部位的修復。在這方面,心理治療及抗抑鬱藥都是有效方法。

點擊圖片放大
+5
+4

抑鬱症|3大核心症狀

生活中遇上壓力或挫折,難免會出現負面情緒,但假如情緒受到長期壓抑,便恐會誘發抑鬱症;惟不少人面對困境時,都難以分辨自己只是心情不佳,或是已經患上抑鬱症。精神科專科醫生鄧萬豪曾受訪指出,假如患上抑鬱症,將會出現3大核心症狀: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抑鬱症|抑鬱症患者自救方法

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資料,抑鬱症是可治之症,如患者能及早接受妥當的治療,絕大部份的病人可以痊癒,回復正常的生活。

病人可尋求一些治療抑鬱症的專業人士協助,例如臨床心理學家、接受過精神科訓練的家庭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精神科護士、社會工作者、職業治療師等等,他們在輔導技巧方面擁有專業資格,能協助病人正面解決問題。

  • 讓家人及朋友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
  • 面對困擾時,盡量主動找人幫忙。
  • 避免訂立一些難於實現的目標,或不要承擔太多責任。
  • 做適量的運動能有助減壓。

抑鬱症|3招協助抑鬱症病人

  • 以同理心多了解病人,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及難處,及給予適當的支持。
  • 鼓勵病人有一定程度的社交接觸。
  • 發現病人的行為有異時,盡快向專業人士求助。

方大同離世|症狀持續1年恐患PGD

本港精神科專科醫生沈君豪醫生曾接受訪問時表示,延長性哀傷疾患最容易發生在至親驟逝或非自然死亡的情況下。對於診斷的準則,如成年人在喪親一年後、兒童或青少年在喪親6個月後,兩者在接受診斷前最後一個月仍每天出現至少以下3種症狀,則有機會患上延長性哀傷疾患:

點擊圖片放大
+8
+7

相關文章:

張國榮離世︱張國榮醫療報告揭患有「生理抑鬱」 抑鬱症自救方法+3招協助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鄭中基自爆患抑鬱症壓力爆煲「飲酒逃避現實」 1分鐘自測抑鬱:9徵兆中5項應求醫

精神健康︱「金秘書」朴敏英自曝患抑鬱症 捲入欺詐犯舊愛醜聞不敢接戲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