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男子食癩蛤蟆中劇毒身亡 醫生警示:120℃加熱4小時仍存毒素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5/03/25 12:34
最後更新: 2025/03/28 19:29
【偏方/食物中毒/養生/蟾蜍】誤信偏方可致嚴重健康問題!廣東珠海一名男子因誤信民間養生偏方,食用蟾蜍(俗稱癩蛤蟆)後身中劇毒,送院搶救後不治身亡。當地市政府、疾控部門及醫生強調,蟾蜍毒性穩定,坊間一般聲稱「去毒」是無法破壞其毒性,甚至有一種方法恐怕會加速毒素溶解,嚴重可導致死亡,呼籲大眾切勿食用。
最新影片:
據內媒《頭條新聞》報道,珠海疾控中心日前發通報,指一名男子於家中食用蟾蜍中毒,在經過醫院全力搶救仍不幸身亡。珠海市政府本月18日發布警示,強調蟾蜍是中國「三有」保護動物且具有藥用價值,一般民眾禁止捕撈、販售與食用。
除此之外,蟾蜍身含劇毒,不單存在於耳下腺和皮膚腺,還存在於肌肉、肝臟及卵巢,且目前蟾蜍中毒無特效解毒劑,治療以洗胃、導瀉、心律穩定為主。當局重申,切勿迷信「以毒攻毒」,遠離野生蟾蜍製品。
食物中毒|一般加工手段難破壞毒性 醫生:需專業處理
報道續指,有醫生表示蟾蜍毒素性質穩定,一般廚房的加工手段無法破壞其毒性,需要專業處理;一但毒素入侵人體,可破壞心臟傳導系統,導致心律不整、呼吸衰竭,0.5至1小時內即出現頭暈、嘔吐、腹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昏迷致死。
官方及醫生強調,坊間所謂「去毒偏方」如鹽漬、醋泡,或以下3大常見「去毒」方法,同樣無效或缺乏科學根據:






食物中毒|醫生教中毒急救方法
醫生呼籲大眾,誤食蟾蜍可遵循以下3大方法進行緊急處理並到院進行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






- 誤食:立即以筷子壓舌根催吐,減少毒素吸收。
- 皮膚接觸:以大量清水沖洗患部,避免毒素滲入。
- 眼睛感染:持續沖洗15分鐘。
同場加映|8大預防感染法
除了中毒外,誤食偏方更有可能導致細菌、寄生蟲感染等問題:
2大預防措施
食安中心列出以下2項預防措施,提醒市民遵守,以免造成寄生蟲或細菌和病毒感染。
1. 避免進食生醃水產
未經煮熟的魚和螃蟹或含致病菌和寄生蟲,而介貝類則較常受致病菌和病毒污染。以酒、醋、豉油、蒜頭、辣椒等醃製魚和螃蟹並不能殺死這些有害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因此,生醃螃蟹(例如醉蟹)、生醃魚(例如南美魚生 ceviche)、生蝦(例如泰式生蝦刺身)和生醃螄蚶(例如醉螄蚶)都曾成為人們食物中毒的元兇。
2. 避免進食未煮熟的水產
在某些地區,人們習慣把螄蚶等介貝類水產只煮到半熟(或輕焯),認為這樣能保持食物的鮮味。但進食未經煮熟的介貝類也是食物中毒的常見成因之一,因為食物只是煮到半熟,裡面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蟲還未被殺死
高危人士+8大預防感染貼士
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創傷弧菌引致的壞死性筋膜炎,較高危人士包括:經常處理或直接接觸生的海鮮的人士、患有肝病、癌症、糖尿病、地中海貧血、免疫系統疾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服用降低胃酸水平藥物、最近接受胃部手術的人士等,並建議以下8大預防感染貼士:











資料來源:頭條新聞
相關內容
不舉偏方丨男子為壯陽飲蛇酒30年 驚見樽底是「膠蛇」亂食壯陽藥終患腎病
誤信偏方|6旬翁家中離奇暈倒送醫揭誤信偏方 飲1物逾5年腦內爬滿寄生蟲
誤信偏方|男子生吞蛇膽飲藥酒15年後怪病纏身 求醫揭寄生蟲爬滿脊髓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