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腎習慣|女子食保健品5年竟患4期腎衰竭 腎功能提早25年惡化 醫生揭原因
撰文: 黃堯姿
發布時間: 2025/03/27 12:43
最後更新: 2025/03/30 12:08
▲ 女子食保健品5年竟患4期腎衰竭 腎功能提早25年惡
【保健品/糖尿病/腎衰竭/慢性腎衰竭/慢性病/長期病】身體健康的養生之道,離不開均衡飲食和恆常運動。近年坊間盛行食保健品補充營養,挑選相關保健品時需小心。台灣有醫生提醒,尤其是患有慢性腎病的人士要慎選上述產品,否則弄巧反拙。
最新影片:
傷腎習慣|1養生習慣極傷腎 腎功能急速惡化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其個人Facebook專頁發文分享病例,指一名70歲婦人由女兒帶同一起來求醫,婦人本身確診糖尿病5年,但腎功能卻在5年間惡化變成慢性腎衰竭4期,並出現嚴重蛋白尿、疲勞、貧血等症狀。據臨床觀察和過往診斷,一般糖尿病患者大約會在確診後15年左右,才開始出現腎功能衰退的情況,如症狀再惡化會演變成尿毒症,過程通常需要25至30年。由此可見,婦人的病情並不尋常,一定有其他因素導致病情加重。
經過問診,隨行女兒透露母親認為服用西藥會傷腎,並因此沒有按時服藥。相反,她卻對市面上的保健品非常有信心,甚至同時服用多達10幾款營養補充產品。女兒曾勸她不要自行亂吃,但母親仍堅持每日服用。洪永祥指出,市面上營養補充品五花八門,部分產品標籤甚至標示內含多達50-60種成分,當中包括不少食物添加劑,大部分是高磷和高鉀的保健產品,對於飲食上必須限制攝取磷、鉀、蛋白質的腎病患者來說,反而補身變傷腎。
傷腎習慣|腎病患者服用保健品3大建議
他強調,患有腎病的人士若想服用保健品強身健體,遵從以下3大建議:
- 避免成分複雜的保健品
- 任何新藥物或保健品使用3個月後需監測腎功能
- 天然食物優於加工保健食品
腎臟健康|8種護腎藥物
坊間有專門針對慢性腎衰竭病人的產品,如低磷鉀奶粉(俗稱「腎友牛奶」)、腎性益生菌等,切勿跟隨一般人服用常見保健品,如綜合維他命、高蛋白粉等;中草藥、濃縮雞精屬高磷鉀,亦不建議長期使用。如病人有需要額外服用保健品或藥物,他建議以下8種護腎藥物:
1. 維他命B群與葉酸:降低同半胱胺酸,減緩腎病惡化。
2. 促循環藥物(如配妥西菲林):改善腎絲球微循環,抗發炎、抗纖維化。
3. 血管張力素抑制劑(如得安穩):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但需注意高血鉀。
4. 活性維他命D3:缺乏會加速腎病惡化,但需監測血鈣、血磷。
5. SGLT2抑制劑(排糖藥):如福適佳、恩排糖,可降血糖並保護腎臟,但可能初期短暫影響腎功能。
6. 酮酸胺基酸(如吉多立錠):補充限蛋白飲食的營養,降低尿素氮。
7. 活性碳:減少尿毒症毒素,但價格昂貴(月費約1.4萬元)。
8. 紅血球生成素:改善腎性貧血,延緩腎衰竭。
腎臟健康|忌食5類常見藥物
此外,腎病患者避免服用以下5類常見藥物:
1.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 如布洛芬、希樂葆,會抑制腎臟血流,增加急性腎衰竭風險。
- 長期使用風險高3倍,腎病患者應避免。
2. 抗生素
- 如盤尼西林、磺胺類、喹諾酮類,可能引發間質性腎炎。
3. 利尿劑
- 不當使用(如減重濫用)會導致脫水、電解質失衡,但對水腫、心衰竭患者是必要藥物。
4. 胃藥(PPI類)
- 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如奧美拉唑)可能增加腎損傷風險5-6%。
5. 體質相關藥物
- 某些藥物可能因個人體質引發過敏或腎功能惡化,需密切監測。
腎臟健康|腎病人士4大用藥建議
總括而言,洪永祥亦澄清一些腎病患者常見的用藥迷思,指出一般醫生處方的藥物能夠護腎,並非坊間流傳指長期服藥會傷腎;他重申,一般保健品對於健康成年人無害助養生,但由於裡面成分複雜,對於腎病患者來說可能加速腎衰竭,得不償失。他提出4大用藥建議,供病人參考,要維持腎臟健康不外乎控制血糖、血壓、蛋白尿,亦忌亂食中成藥等保健品:
- 慢性腎病患者應避免傷腎藥物(如NSAIDs、不當利尿劑)
- 規律使用護腎藥物(如血管張力素抑制劑、活性維生素D3)
- 保健品需謹慎選擇,以腎病專用為優先
- 定期追蹤腎功能,發現異常立即停用可疑藥物或保健品
傷腎習慣|10大傷腎惡習
此外,洪永祥曾在其Youtube頻道「腎寶思樂腎臟專科」公開10大傷腎惡習,綜合自己20年的從醫經驗,分析病人罹患腎病的種種誘因和生活習慣:












第1名:水喝太少
身體不夠水分會直接影響腎絲球的過濾率,故盡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天應該喝足體重3%至4%的水。
第2名:高油鹽糖飲食
有糖尿病、高血壓或痛風是導致腎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此減少外食次數和減少用過多醬料調味,可改用天然的蔥、薑、蒜、辣椒、香料等,多攝取天然的膳食纖維。
第3名:吸煙和空氣污染
這兩種物質不但傷害人體肺部,長期接觸會傷害人體血管和代謝。故此,吸煙人士應盡快戒煙,以保護腎功能。當空氣污染嚴重時,務必把窗戶關緊,避免外出活動。
第4名:高壓和捱夜
壓力和睡眠不足會造成免疫系統失調,更會導致血壓和血糖失控,是造成腎功能惡化很重要的因素。故此,他建議晚上11時前入睡為佳,並善用運動和冥想紓壓。
第5名:濫用抗生素和成藥
現在很容易能夠在藥房自行購買抗生素、感冒藥、消炎藥等成藥,造成藥物濫用。若多年食用止痛藥會造成慢性腎臟損傷。若需要服用成藥超過3天,最好遵從醫生的指引。
第6名:飲料零嘴加工食品
台灣受夜市文化影響,不少年輕人多喝手搖飲料和吃加工食品,少喝水或吃原型食物,或會增加腎臟負擔。
第7名:憋尿
醫生指,女士們在外上廁所不太方便,擔心公廁衛生養成憋尿習慣。他指出,憋尿輕則重複的泌尿道感染,嚴重可導致痛風、腎結石等,久而久之加速腎功能衰退,尿頻或漏尿等情況發生。
第8名:久坐不動
有研究發現,一天坐超過6小時,每增加一小時等同吸兩支煙的傷害,簡介造成壽命減短。故此,他建議打工仔如情況許可,盡量站著工作,或每30分鐘就站起來活動一下;下班後亦不要一直躺在沙發上。
第9名:錯誤的進補與保健品
洪醫生指,從他臨床經驗觀察所得,長期食用不合適的營養保健品或錯誤進補會造成腎衰竭。他建議,若需要長期服食一種營養補充品超過3個月,宜先諮詢腎臟科醫生,且定期追蹤腎功能。
第10名:使用錯誤的飲食飲水容器
使用品質不佳的微波場合和鮮豔顏色的碗盤筷子,會在不知不覺間吃下很多塑化劑和重金屬。
腎衰竭|腎功能下降5大徵兆
根據日媒《東洋経済》報道,腎臟科醫生高取優二曾表示,腎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即使受損亦很少有明顯的症狀,因此發現時病情往往已經較為嚴峻。他列出以下5種腎功能下降的徵兆,提醒市民一旦身體出現這些變化,有可能代表腎臟正在求救,最好及早求醫接受檢查,以掌握腎臟的健康狀況。







腎病先兆丨7類高危群組人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腎病科主任蔡倩中醫師在社交平台「小紅書」發布短片,指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惟有5成病人早期發病可以毫無先兆,她指,大部分病人確診尿毒症時已經是晚期腎病,需要洗腎度日,呼籲大眾要留意身體轉變,如留意氣味。由於尿毒症患者身體無法代謝廢物,如尿素氮、血肌酐等,當中的氨氣會導致身體會飄出一種臭雞蛋味,且最明顯會在呼吸和排尿中聞到臭味。
她另指7類人屬於高危群組,需要多加留意:










相關內容:
腎衰竭|女子3期腎衰竭惡化常跌倒 醫生建議改吃1種魚3個月後成功逆轉
健康陷阱|無糖汽水更健康?研究揭4大禍害 日飲1份量腎衰竭風險高3倍
孫明揚逝世|前教育局長孫明揚逝世享年80歲 曾患腎衰竭多年一周洗腎4次【附8招預防慢性腎衰竭】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