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大腸癌是本港2號癌症殺手 醫生列7大常見徵兆有症狀已屬中晚期

醫生診症室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5/03/28 18:32

分享:

分享:

大腸癌在本港癌症殺手中排第二,有醫生列出7大常見徵兆。

【大腸癌/大腸癌徵兆/癌症】大腸癌是本港第2癌症殺手,有醫生就列出大腸癌的7大常見徵兆,並指出一旦出現症狀才求醫,多數已屬癌症中晚期,提醒市民應定期接受篩查,發現患病及早就醫。

最新影片:

大腸癌|本港常見癌症排第3位 致命癌症排第2位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大腸癌是本港常見癌症中排名第3,於2022年共錄得5190宗新症,當中男性佔2,928 宗 , 女性則有2,262宗;與此同時,大腸癌亦於2022年導致2,266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5.2%,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2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表示,大腸癌最可怕的是早期並無症狀,他在門診中遇到有明顯症狀的患者,檢查後經常發現已屬中晚期大腸癌,治療起來既複雜又困難。

他續指,大腸癌是一種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及早發現並治療的疾病;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能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反之,如果大腸癌發展至第四期才診斷出來,5年存活率便會大降,僅剩15至16%。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至2年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大約可降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癌|大腸癌7大常見徵兆

謝文斌列出以下7種大腸癌常見徵兆,包括:

點擊圖片放大
+8
+7
  • 大便中有血或黏液
  • 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 大便變細小
  •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 體重減輕
  • 貧血
  • 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
  • 大腸癌|大腸癌4大高危因素

    而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則包括以下4種:

    點擊圖片放大
    +5
    +4
  • 肥胖
  • 缺乏運動
  • 吸煙
  • 大腸直腸癌家族史
  • 他最後又提醒市民,日常應多吃蔬菜及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維持規律運動,並定期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而香港政府亦有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及無大腸癌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

    接受篩查的人士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以檢驗是否存在肉眼無法察覺的微量血液。若結果呈陽性,則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必要時會切除潛在的大腸瘜肉,避免進一步演變成癌症。

    點擊圖片放大
    +4
    +3

    參加資格

    1949至1975年出生的香港居民可參加計劃。

    參加計劃人士必須符合下列資格:

    • 年滿50至75歲
    • 持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
    • 已加入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 

    但不包括有大腸癌症狀、有高風險因素或指定期限內曾進行大腸癌篩查或檢查的人士 

    資助金額

    每次診症可獲政府資助280元,包括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後由基層醫療醫生提供第2次診症。如果在計劃下進行「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期間有切除瘜肉,政府的資助金額為$8,500;若沒有發現或切除任何瘜肉,資助金額則為$7,800。

    此外,大腸鏡醫生在提供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可向參加者收取不多於$1,000的額外費用,當中約97%的診症地點不需收取額外費用。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超過240名,在約770個診症地點提供大腸鏡檢查,當中超過70%的診症地點不會就大腸鏡檢查或若需切除瘜肉收取額外費用。

    按此查看更多計劃詳情。

    更多相關報道:大腸癌關注月|大腸癌為港人第二致命癌症 醫揭6種特徵易中招現5大徵兆速求醫【附大腸癌症狀+自測方法】

    大腸癌|大腸癌自測方法

    綜合外媒 《BuzzFeed》及《HuffPost》報道,耶魯大學癌症中心的腫瘤內科醫生Dr.Michael Cecchini曾指出,大腸癌患者的腫瘤出現於結腸末端附近、或整個結腸內部,會令腸道變窄,導致糞便變細,因此他分享1種方法自測是否患上大腸癌:

    點擊圖片放大
    +3
    +2

    以下為預防患上大腸癌的5大方法:

    點擊圖片放大
    +6
    +5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http://tinyurl.com/3dtnw8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