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詩:體育何止是經濟貢獻?
發布時間: 2014/10/27 12:01
最後更新: 2016/08/03 15:05
特首梁振英的「傾斜基層論」引來基層人士批評,言猶在耳,上周六梁振英出席祝賀本港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代表團返港儀式後會見記者,指「宗教及體育界無經濟貢獻」,「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昨晚在fb留言反駁梁振英,奉勸對方在歷史多下苦功。
李慧詩稱,無論宗教和體育,在社會上都處於一個重要的地位,並影響社會的發展,更反問「關乎的何止是經濟貢獻」。她更對梁振英稱,希望他「不只鑽研文代革命和中國的歷史,也在宗教歷史和奧林匹克歷史上下點苦功」。今屆殘亞奪取輪椅男子B級個人佩劍金牌的譚湜琛坦言感到「激氣」,更對梁振英「失望至谷底」,他質疑梁趁殘亞香港代表團返港發表言論,有借運動員「過橋」之嫌。
一句「無經濟貢獻」辣慶了體育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下午出席仁川亞洲殘疾運動會港隊祝捷會「補鑊」,指市民「無須要因為(特首)片言隻語而引起誤解」。梁振英的網誌在周日晚亦再更新,一改口風,重申自競選特首以來,一直大力提倡體育「盛事化、精英化和普及化」,例如不計地價花超過200億港元興建體育城,足證政府有承擔和決心支持體育發展。
貢獻是否一向以經濟效益計算,運動員付出了無數日子的汗水及努力,在國際賽事上取得佳績,為本港增光,這又如何計 ?況且就算某些人只向錢看,若說體育沒有經濟貢獻,也一樣說不過去。
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便在其fb上載了由香港康體發展局委託研究公司進行的研究,指體育事業於2003年為香港製造逾8萬個就業職位、創造270億港元的本地生產總值,佔2003年的本地地產總值2.1%,報告更指出此比率比其他國家,例如英國的1.7%、美國的2%略高。他亦向傳媒指出,內地提倡發展體育運動,增強國民體質,有很多數據引證全民健身可為社會節省數以十億元的醫療開支。另外,體育有培養青少年進取精神及凝聚社會的功能。
梁振英是於上週六公開回應傳媒「傾斜基層論」時,提到選舉制度設計要均衡參與,就算金融界經濟貢獻量比較大,亦不可向金融界別傾斜,至於何為「均衡參與」,他當時說:「有一些界別它沒有任何經濟貢獻,譬如說宗教或者體育,它在我們的選舉制度當中亦有參與。」
相片來源:李慧詩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