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是愛還是害?

City

發布時間: 2014/12/30 16:34

最後更新: 2015/05/07 10:01

分享:

分享:

海洋公園水族館(資料圖片)

台灣河馬「阿河」死亡事件,令動物園是否善待動物的設施爭議再起。動物園原意是教育公眾愛護動物,惟近年各地動物園紛紛傳出虐待動物的指控,令不少人質疑,動物園即使具教育意義,但是否「功不抵過」?

香港的海洋公園本年度死亡動物較去年上升6成,當中包括3條因細菌感染而死的中華鱘、6條吸入過量臭氧副產品的鎚頭鯊、2隻被母親吞食的北極狐寶寶、1隻因肺充血不治的巴布亞企鵝,其他死亡動物還有太平洋樽鼻海豚、水豚、青蛙。本年7月海洋公園更被揭發因人為錯誤「焗死」59條魚。

動物園環境不佳,引致動物承受不必要痛苦甚至死亡的問題,全球各地屢見不鮮。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本月調查台灣36間大型休閒觀光農牧場、私人動物園,發現部分園區飼養環境惡劣、管理失當致危及動物性命。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指,有休閒農場推出「旋轉真馬」,用機器控制馬匹不斷繞圈,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6點,途中沒水沒食物,更不能上廁所,又指這些惡劣園區內聲稱有獸醫照料動物,但照片顯示園內的果子貍斷尾、兔子耳朵長疥癬均未被妥善治療。

另一單轟動全球的動物園虐待事件,是印尼泗水動物園(Surabaya Zoo),本年6月該動物園又爆出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科莫多龍死亡,是繼本年2月以來第二隻死亡的科莫多龍。

泗水動物園是印尼最大的動物園,2012年已被外國傳媒報道,指園區環境惡劣,動物身體出現嚴重毛病,被批評為「死亡動物園」(zoo of death),至今已造成數百隻動物死亡,包括猩猩、老虎、長頸鹿等。

以上的例子雖未能代表所有動物園,但相信也有不少惡劣動物園未被揭發。

動物園是廢是存,設立意義何在?動物園是為教育目的,但也追逐盈利?如何保持平衡?為滿足人類而將動物困在牢籠中過活,就算再有理由又是否等如做法合理?動物應該回歸大自然?還是被圈養於人工環境來保育?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