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強:故事的力量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2/11 04:05

最後更新: 2015/02/11 04:10

分享:

分享:

2009年,美國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做了一個實驗,他們以五美元酬勞邀請學生進行一個調查,但調查的問題是沒意思的,實驗其實是觀察他們拿得五美元後的反應。

在「調查」結束後,每位同學收到一個信封,裏面有五美元的酬勞和一封要求捐錢到慈善機構的信。實驗把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收到一封列出非洲國家馬拉維(Malawi)的事實和數字的信;另一組收到一封關於一位七歲馬拉維女孩的故事。結果第一組平均只捐出1.14美元,第二組則平均捐出2.38美元。

同年,兩位美國作者Rob Walker和Jashua Glenn做了一個社會實驗,開設了一個網站想證明故事能改變一件物品的價值。他們以平價買入一些物品,然後邀請作者為每一件物品寫一個故事,再放上eBay拍賣,結果那些物品平均增值了2,700%。

我們常以為消費者因應產品的性能、外形、價錢等等因素去選擇某一個品牌,但他們卻在找尋一個能打動他們的故事。Under Armour去年打敗adidas,成為美國第二大運動品牌,憑的就是美國芭蕾舞家Misty Copeland的一個故事——她13歲的時候,由於身材加上年紀大,被芭蕾舞學校拒絕收錄,但最終仍能成為芭蕾舞家,帶出「成就我要成為」(I will what I want)的品牌信息。

原文刊於《晴報》

撰文 : 曾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