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會計師:子女教育費應免稅
發布時間: 2015/02/25 14:53
最後更新: 2015/02/25 15:07
安永香港稅務與商務諮詢合夥人鄧卓敏、安永稅務與商務諮詢合夥人王文暉今天在《經濟日報》撰文稱,香港父母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質素,教育有關開支稅務優惠除了可紓緩中產家長的經濟壓力外,還可以為家長提供彈性,給予子女更好、更多元化的教育,以達到長遠人口策略目標。
全文如下:
參考智經研究中心於去年9月公布的香港首個全面「育兒成本計算機」,按每年通脹率2.5%計算,以一般中產家庭供養每名子女由出生到22歲完成首個本地大學學位為例,平均總開支約720萬元。
當中的開支種類以教育佔最高比重,大概為180萬元(約25%)。倘若父母為子女安排到海外升學,所涉及的教育開支更可能高達400萬元。這金額今日看來還有上調的趨勢。
私校學費飈 被質疑「貴族化」
子女教育逐漸成為家長的經濟負擔並非侃侃而談,可從現行教育制度下各方面之轉變印證。
在幼兒教育方面,幼稚園面對工資及租金等營運成本上升,不少的營辦者在苦無對策下,已透過加學費及雜費將成本轉嫁予家長。
縱然政府對學券資助額有所調升,亦只是杯水車薪,更遑論家長們響應「一靜一動,一體一藝」等理念而紛紛為子女籌措參加的興趣班、補習班,藉此以得到贏在起跑綫的機會。
對小學及中學教育而言,一些政府津貼學校為了行政及教學上得到更大的自由度,相繼轉為直接資助模式下營辦,向學生收取學費。
其中直資小學全年學費現時平均為1萬至3萬元,而逾半直資中學去年亦獲准加學費,最高加幅達28.6%。部分私立學校更被質疑變得「貴族化」,學費愈趨昂貴。
而在專上教育層面,雖然本地的學士至研究院課程均由政府公帑資助,但隨着近年普及的副學士學位以及出國留學的風氣盛行,為了不讓孩子被比下去,這種額外的開支隨時令家長百上加斤。
教育有關開支 實報實銷扣減
望子成龍,父母同時亦要面對教育開支日漸加重的壓力。現時稅制下家長每年可就每名子女獲得70,000元(最新上調至10萬元)的免稅額(註),實在不足以紓緩中產家庭的負擔。
因此,建議政府容許納稅人就子女教育有關開支,如學費、教科書、課外活動以及補習班等費用,以實報實銷方式在有關課稅年度內作稅務扣減,每名子女以70,000元為上限。附表的例子可說明是項建議對一般中產家庭所帶來經濟上的紓緩效果。
從附表的例子,該中產家庭的稅務負擔由54,640元降至42,740元,節省稅負的金額達11,900元(約22%)。
配合人口策略 提升人力質素
特區政府於上月中旬發表的《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報告》。當中推算,65歲以上的長者將由2011年的13%增至2041年的32%,即約每三名市民中便有一位是年屆65歲或以上的長者,顯示社會正面對着人口急速老化的趨勢。
香港的人口持續老化問題主要是受到平均壽命延長的影響,以及由於出生率不斷下降所致。礙於香港土地資源匱乏以及人口密度高,特區政府已意識到不能與其他地區一樣,單純透過鼓勵生育以提高勞動人口比例去應對預計的人口老化問題。
因此,上述的《報告》提及,政府將會以提升本地人才質素為人口政策的首要方針,希望保持經濟長遠增長,為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提供良好的基礎。
然而,隨着新一輩家長的知識水準提高而更重視子女的教育質素,此項稅務優惠除了紓緩中產家長的經濟壓力外,還可以為家長提供彈性,給予子女更好、更多元化的教育,以達到以上提及的長遠人口策略目標。
註:如納稅人供養的未婚子女在有關課稅年度內符合下列條件,則便可申索子女免稅額:
‧未滿18歲;或
‧年滿18歲但未滿25歲,並在大學、學校或其他類似的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或
‧年滿18歲,但因身體或精神問題無能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