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對手」與「敵人」
發布時間: 2015/03/16 19:29
最後更新: 2015/06/17 18:16
朋友開了一家網店,成績出奇地好。短短時間,不但建立了忠心的客戶群,還得到大量媒體報道,生意越做越大。
忙得不可交加之際,卻惹來同行妒忌,冷言冷語不在話下,還在社交媒體上「挑機」,暗示要令其「收檔」。
朋友悶悶不樂:自問河水不犯井水呀,為什麼對手的恨意這樣深?
我說這種對手器量太淺,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要鬥,和比我們強大的對手良性競爭。
她似懂非懂,我就說了一個Steve Jobs和Bill Gates的故事給她聽。
上世紀,全世界都知道Steve Jobs和Bill Gates在個人電腦市場上鬥得難分難解,爭持不下,可謂一時瑜亮。
但在1997年,當曾被逐出蘋果的Steve Jobs回朝時,Bill Gates卻出資$1.5億美元入股蘋果,展開Apple和Microsoft的世紀合作。
當Steve Jobs在那一年的MacWorld Expo上宣佈該消息時,台下譁然,他就這樣「安撫」果迷:
“We have to let go of this notion that for Apple to win, Microsoft has to lose.
For Apple to win, Apple has to do a really good job.”
(“我們不必認為蘋果贏,微軟就得輸;蘋果贏,蘋果就要做得非常捧。”)
這就是器量。
對Steve Jobs來說,Bill Gates是個值得尊重的對手,彼此雖然是競爭關係,但不必鬥個你死我活。
非但如此,我還敬重你是個等量齊觀的優秀對手,鞭策我不斷向前。這是何等的胸襟!Steve Jobs和Bill Gates,是這種格局的人才配得上世界級的對手吧。
凡夫俗子很容易把「對手」等同「敵人」,總想分個勝負,證明自己技高一籌,其實不必。
若你心胸夠廣,反而渴望有個同樣強勁的對手,能你來我往,才沒那麼寂寞。
像今天的馬雲和馬化騰,外界老是認定他們是死對頭,事實上未必。
我覺得私底下他倆可能頗惺惺相惜,畢竟世上沒有很多人,可以有他們這種喚風呼雨的本事,和同樣巨大的壓力。
在面對排山倒海的政治、輿論、業績、股價表現等等壓力時,或許只有他們理解對方。
喜歡看球賽的朋友說,曾有一支勁旅的領隊,在Twitter上回應另一名世界級領隊,因為麾下球員又惹事弄得苦惱不堪。
朋友說,領隊是世上其中一種壓力最大的職位,既要管理一隊年少氣盛、個個身價比自己高得多的球員,又要每週交出成績,壓力之大,外人無法想像。能互相安慰的,不是朋友,可能只有那幾十個旗鼓相當的對手。
誇張一點說,能有一個好對手,是一種幸運。
我在想,香港電視遇上今天的窘境,部份原因可能是王維基缺乏一個好對手。
遊戲規則對他不公,一個對手的資源太強勁,久攻不下;另一個對手又太騎呢,接不了招。
如果有一個稍為decent的對手,在level playing field上,和王維基來一場實實在在的較量,可能會激起魔童源源不絶的創意和動力,即刻生猛番。那才是香港市民之福。
扯得太遠。我不過想說,這位開網店的朋友還未遇上一個值得尊重的對手,應該繼續努力,有朝一日足以「打大佬」,那才好玩呢。
全文刊於黃雅麗網誌「這雙手雖然小」,文章獲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 修改,原題為〈競爭對手〉。
撰文 : 黃雅麗 Leona 香港無綫科技商會執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