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多少的「教養殘障」父母?

親子

發布時間: 2015/04/28 13:3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9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 Getty)

自從8年前大兒仔岀世,才開始多和有小朋友的家庭交往。由於工作關係,大部份接觸都是年輕人,自己的好友很多都未婚,我亦比較遲結婚,遲生小孩子,並且屬於高齡產婦。

所以,分享有關孩子的事情,就只限於幾個剛巧和我相近時間懷孕並一起共事的媽媽。

兒子出世頭幾年,很自然地和這幾位媽媽的孩子做朋友,由於大家同住在工作的營地,每天都差不多會見面,日日都一起玩耍,有時會在營地內跑跑跳跳,有時會一起出外遊山玩水。

我從沒有參加過任何媽媽會或類似的組羣,當初對於一般香港的育兒文化亦一無所知,因為除了凑自己小朋友和做家務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會花在營地裏的工作。

基本上,當時大兒子整天都跟著我,我做甚麼,他便做甚麼。很多時候要和年青人上課,大兒子便在旁聽;我在寫字樓備課,他就在BB車內午睡。

我去印度菲律賓等國家外展,他亦會跟我融入那裏的生活,我在當地吃什麼,兒子就跟我吃什麼,我在那裏工作,他就和當地的小朋友玩耍。

事實上,大兒子入小學前的日子,根本不知返學為何物,只享受貼緊我們的生活,我和丈夫就是他的老師,我們的生活就是他的課程。

我發現其實我和上兩代社會家庭運作的模式沒有兩樣。那個時代,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是跟着父母渡過的。

當年很多士多、文具舖、雜貨鋪、食肆及小販攤檔都是家庭式經營,那些父母總帶着孩子工作,兒女細細個就開始幫父母看鋪、穿膠花、剪線頭,非常努力地參與家庭裏的工作,孩子不用上什麼提升兒童各樣技能的課程已經被生活把大小肌肉訓練得非常自如。

那些年,沒有蒙特梭利,沒有Baby Gym,沒有繪本讀書會、沒有面試班和學前班,有的就是父母和兒女緊扣着一起謙卑地生活,以及無需做功課的大量時間空間,讓兒女默默吸收父母的生活精華,在身處的環境自己發掘創意。

直至近年,有了第二個兒子,開始了Go Kids,接觸更多有小孩的父母,才知道現今社會有那麼多五花八門的兒童活動,很多還未學行的幼童已經上過不同的興趣班,母親總是把孩子的時間表編得密麻麻,到最後,孩子疲倦、媽媽更疲倦、爸爸在難得的假期卻因那一系列的親子活動比平日返工加倍疲倦,這種繁忙的家庭生活在現今社會不斷地惡性循環着。

我非常好奇,既然父母那麼勞累,甚至並不太喜歡這種生活,卻仍然堅持帶小朋友報名參加不同的節目,我便問問他們,結果總得到這幾種回覆:

「我不是想他上課,他只不過去玩。」

「他不是上課,只不過想他可以學會自理,不用依賴父母。」

「我希望他認識多些朋友,多些社交。」

「小朋友吸收力強,讓他多些見識而已。」

「我的小孩已不算多了,我身邊的朋友更加誇張。」

「我怕他悶!」

「我預備他早點適應及練習返學的生活。」

雖然理由彷彿非常合理和充份,然而答案的背後卻隱藏著對孩子的操控和要求,恐懼兒女發展有所不足,同時又恐怕自己的不足而誤了他們的將來。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做父母,亦不需要上甚麼課程畢業,才有資格當父母。父母是一種天職,只要你願意和接受這個責任,每一對父母都應該可以踏上教養自己兒女的路程,只要你明白需要要一邊走一邊學習,並且知道需要付上代價。

然而,現代父母的信念系統出了問題,其中很多更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對於教養仍然充滿恐懼,總認為自己擔當不了。

很多時候,只敢做「養」的部分(其實,很多父母連這部份都覺得好困難),「教」的責任卻大大的外判給不同的兒童教育中心和孩子的幼稚園,又或他們的祖父母,有些甚至交給工人姐姐,他們彷彿成了「教養殘障」的父母。

「教養殘障」的例子在香港多的是:

很多媽媽不能單獨帶兒女外出,因為怕控制不了他們,出街總要帶一隊軍隊,工人姐姐再加祖父母。
 

很多爸爸都不懂餵奶,亦不懂幫自己的孩子換尿片,如果你要他一整天帶孩子,未到半天已經崩潰了。


很多父母很懂得拍照放上網,卻不懂得怎樣和自己的兒女玩耍。如果沒已安排的節目,他們沒有任何意見可以和兒女做些什麼。


父母沒有能力調校兒女的作息時間,香港很多晩睡遲起又或讓子女自己決定何時睡覺何時起床的孩子,經常過着不規則的生活。

聖經説:「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愛可以除去懼怕;相反,懼怕也能驅除愛。

很多媽媽,未生仔已經怕自己不夠奶;餵人奶又怕孩子唔夠飽;很多父母亦害怕管教兒女,懼怕自己教不好,又怕自己把孩子照顧得不妥當,怕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好天怕曬傷,落雨怕冷病,經常怕孩子被讚壞、沒見識、沒社交、沒競爭力等。

如果父母一切為兒女作岀的行動及安排都基於恐懼這基礎,只會給兒女製造更多焦慮,他們會接收到很多自我不足的消極信息,令他們失去自信,覺得自己不可愛,亦感受不到愛,並且害怕做得不好而受到懲罰,人生將會充滿恐懼。

我們正處於一股強烈而荒謬的兒童教育盲流裏,它不斷地恐嚇着家庭,蒙蔽着父母的眼睛,讓他們看不清小孩子的真正需要,更嚴重的,父母將他們最重要的教養責任拱手讓給別人,並且不信自己才是兒女生命最重要的老師。

時代進步了,亦衍生了不同的行業分擔沉重家庭事務,例如家務助理、托兒服務等工作。然而,父母這個天職,教養兒女的重任是無人可以替代的。

如果你因為恐懼放棄這個作為父母教養的權利,你將會失去他們對你的尊重。

回想上幾個時代,父母普遍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生活亦很清苦,環境卻使兒女有很多時間了解父母和自己的世界,並在其中學習,成為早期在世界以勤快靈活聞名的香港人。

親愛的爸媽,不要廢掉自己潛藏的能力,成為一個「教養殘障」的香港父母,不要讓勢利的社會扭曲你親手教養的堅持,不要讓恐懼驅使你終日比較,每一個孩子都獨一無二,父母應該最了解自己的子女,亦最有資格成為他們人生的好老師。

只要你和孩子不恐懼,走出盲流,回歸簡單,好好地愛我們的兒女,花多些時間相處,讓他們緊貼你的生活並從中學習,他們終會滿載信心行岀一條屬於他們的康莊大道。

懂得親手教養尤如精通煉金術,只要懂得煉出純浄的精金,哪怕現今熱騰騰的爐火,金子是不能壞的。

由你我做起,放下恐懼,讓香港可以興起黃金的新世代!

全文刊於《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facebook。TOPick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