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的教育

City

發布時間: 2015/06/08 11:02

分享:

分享:

幾日前女兒的幼稚園舉辦運動會,適逢小一的兒子放假,他也希望跟從前的老師見面,我便一拖二到運動場。

以為學校學生不太多,應該不會太多人,不用太早到霸位吧?錯了,中間看台坐滿了人。座位是跟班別坐的,可能學校預計每個學生只帶父母出席,即每個家庭三個位。

不過以女兒的同學仔為例,父母、祖母、姑姐和工人姐姐,已經六位了;比較簡單一些的也帶父母兄弟工人姐姐,都五位了。老師好不容易找到座位「攝」我們仨坐下看開幕禮。

幼稚園的「運動會」不像中小學那種跳高跳遠競跑,其實是在跑道各處安排了不同的遊戲,小朋友完成了遊戲就得一個印仔,儲夠印仔就可換獎牌。

遊戲共八個,一個半小時學校便要交場,其實很趕。所以司儀一聲令下,看台的父母子女已湧到運動場上開始玩遊戲。

我和子女由看台行到運動場時已茫然,八個遊戲八條龍,條條都二三十人。我們只是志在參與,隨意見那一條龍比較短些小就排。

此時我終於明白「拖馬」的用處,女兒同學仔的爸爸、祖母、姑姐、工人姐姐已分散到不同遊戲排隊,同學仔則跟著媽媽,媽媽on call收到電話,那條隊快到了就帶女兒到那裡,到了之後,親人或工人則到其他未排隊的遊戲再排。不只女兒的同學仔這樣,事實上有父母、祖父母或工人姐姐在場的,都如此行。

我們排到第三個遊戲時,一位媽媽氣沖沖的抱着一個肥妹仔跑到我們前面,前面站着的是爸爸,爸爸自動波走到其他遊戲排隊。一瞥,他們已經有四個印仔。

此時肥妹仔抹一抹她的汗珠,問媽媽:「點解排咁耐?」耐?下下一個已到你!媽媽答:「爸爸、Auntie已經在排了,好快又玩下一個遊戲。」

誠誠懇懇前後排了三四十分鐘,只有兩個印仔的兒子見狀,頗不是味兒,怪責我「點解我地要不停排隊?」天啊!我當時語塞,我應該怎回答他?

不過肥妹仔還不算誇張,我尚且當作是速戰速決的「策略」。當我們玩到第五個遊戲時,當時我是隊尾,剛來排我後面的爸爸問:「請問幾時蓋印?」我答:「排到你時,玩遊戲之前…」

話未完,爸爸已不耐煩走到老師跟前:「你可否蓋印?我之後來玩。」老師蓋了印,之後他帶兒子向看台方向走了 一 已蓋滿印,「全部完成」,換獎牌去了。隊尾的我之後也不見他們回來玩了。

由何時起排隊是可以假手於人的?

我小時候不論在學校還是遊樂場,都是一個身軀一對腳一步一步一分一秒越排越前然後終於到自己。那種喜悅,現代的人看來奇怪吧,但那是「終於等到了!」的喜悅,教你更懂得珍惜到你玩樂時的一分一秒。

到中學,買演唱會飛,我的樂迷同學會帶摺凳UNO薯片三五成群一起排通宵,又冷又餓又不敢去廁所路宿了一晚的經歷,到現在可是她們每次聚舊仍會回味的回憶。

自從有了「尊貴客戶獨享」、「優先認購」、「網上、電話預訂」之類的新發明,我已很久沒聽過排隊這回事。

萬一「不幸地」真的要排隊,清晨在Tom Lee外看見的多是公公婆婆和工人姐姐,看不到海報真的以為他們在排白雪仙演唱會。

彷彿你有錢請一個人代你花時間排隊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可是排隊的原意本來不是要消弭這種「出得起錢就買得起」的距離嗎?有錢人買得起黄牛,可買不到時間。

First come first serve、先到先得,有心的人自然願意抽時間排隊。要返工、要返學之類,明白,不過最低限度可否在買賣一刻出現?而不是回到自己家伸手收飛這樣老奉?可是道義上我真的說不過要一個公公婆婆或工人姐姐代替自己通宵排隊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經歷運動會之後,我相信公公婆婆/工人姐姐排隊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這是身教問題,父母覺得沒問題,子女自然會跟,找人代勞排隊甚至可推到其他事項:做勞作、織頸巾、種蠶豆(現在的小學生還要種蠶豆嗎?)……諸如此類要花時間、心機,又不見得與考核有關的事,父母都默許子女假手於人。

從小到大都不用誠懇敬虔地花時間心思努力去完成一件事就輕易得到成果的小朋友,你期待他/她將來做事有多少耐性?你期待他/她能在逆境中忍耐嗎?

至於那個「你可否蓋印?我之後來玩。」的爸爸,他除了身教兒子怎樣欺騙他人之外,他也教了兒子欺騙自己:明明沒玩過卻表達自己已完成去換獎牌。

孩子要的不一定是獎牌,而是玩遊戲的過程。爸爸為兒子把過程都skip了,直接跳到獎品。

我擔心這小朋友將會只重視獎賞,而為了獎賞,他不介意像爸爸一樣面不改容地欺騙、使詐、走捷徑。

至於我和我的子女,我們總排隊時間約一小時三個字,完成六個遊戲,玩的時間只佔十五分鐘。女兒只是Pre-nursery,只要完成六個遊戲已經達標,可換獎牌。回到家,我的女兒對我說:「今日妹妹,好開心呀!」兄妹倆都忘了排隊的苦、只記得玩遊戲的樂。

只能說,有時候讓孩子有適當的等待,也是一種教育。

原文刊於Mayi 網誌「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ayi」,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