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米館:試想80萬敘利亞難民到德國會怎樣?
發布時間: 2015/09/08 12:26
德國政府已宣布今年計劃收容80萬難民,這個數字之大,大到有點難以預估和推算,那不如用一些實際或者近似的數字感觀來看看這八十萬人有多少。
根據香港統計處的資料,2014年葵青和荃灣區總人口約為八十萬。意思是德國將整個荃灣和葵青區居住的人移到德國居住,這個數字有多大,你可想而知。
八十萬這個數字相信是近年來全球國家給予難民進入最終落腳點國家的最大數量,因為不少國家都接受難民,如土耳其、埃及、約旦等地,但這些難民很多時都是等待西方國家收容的。
德國如此寬容實在是意料不到。當大家以為德國國民不會贊成此舉之際,但事實上德國國民普遍歡迎他們,更是意想不到,連西歐國家都意料之外。
或者自己有自私心或者沒有這種遠見,德國此舉無疑是一個非常偉大人道主義的國家,深感佩服,但是同一時間也對他們的舉措有點擔心,以及對一些他們同文化伊斯蘭背景的富有國家對此視而不見更感到鄙視。
德國是傳統歐洲基督教國家,信奉該宗教人口佔六成,其古老的宗教文化,從其宏偉教堂建築便可知,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更是德國最大黨,墨克爾便是該黨領袖也是德國總理。他們深厚基督文化植根於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甚至包括他們的人倫與道德文化上。
第二大的宗教則是伊斯蘭教,佔人口百分之五左右,從維基百科資料顯示人口總數約為380萬至430萬人。這次八十萬人口當中大部份是敘利亞難民,而這些難民主要會是信奉伊斯蘭教,到時他們人口會突增至約六百萬多。六百萬人口其實已是一個大城市的人口比例。
一直以來信奉伊斯蘭教教徒難以融入歐洲國家,特別是近年的對立越見嚴重,一些認為是新移民的伊斯蘭移民不被融合,但是從多宗新聞事件都看到連一些在歐洲土生土長,也接受當地教育的年輕伊斯蘭教徒也未能真正融入社會當中,這產生了不少問題,宗教、種族成了對立以及社會和政治問題。
現在大量敘利亞難民進入德國,日後他們能否融入當地社會是德國最大的議題,給他們居留並不困難,要他們融入當地社會成為一份子而不覺是外來者才是難題,融入社會是雙方面,即使德國人民以人道寬宏立場也要對方願意接受。
而另一方面一些國家並未見到伸出橄欖枝或者一些實體的人道援助,當中包括一些富有的中東國家,這些國家人口既少亦富有,例如科威特人均:42,875美元、沙特人均:53,935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人均:29,176美元等,德國人均也是四萬多美元。
更重要是他們有同樣的宗教與相同的文化背景,但這次敘利亞難民潮,未見他們有何說話。這些國家在軍事上投放龐大資源,但是對人道救援卻是異常之少,現在敘利亞出現問題,鄰近的結拜兄弟國家沒有支援,反而由外來遠方國家支持與協助,怎樣說也不能說得過去。
可是卻不見有人對這些中東國家提出質問,反而繼續要求歐洲作出人道援助。
此外另一國家俄羅斯同樣未見有任何回應,反之協助阿塞德政權,繼續增兵支持這政權,雖然ISIS伊斯蘭國是恐佈組織,但事實上阿塞德政權所管治的敘利亞也不見得好,否則就不會有阿拉伯之春在敘利亞出現,而俄羅斯在阿拉伯之春時仍然支持阿塞德政權,也間接導致了ISIS在當地冒起來。
而中國和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以常任國否決了國際介入,導致各國未能達到共識對敘利亞情況進行磋商,也促使敘更陷入嚴重內戰,因此這些所謂大國現在就手旁觀,他們只企圖以自身國家利益凌駕了人道觀,此種手法實在鄙劣和讓人憤慨。
也有輿論指出美國同樣要為現負上責任。
新聞眼見德國人民寬宏對待敘利亞難民的確是深感敬服,但是要細想一刻的援助可能是一道光環,及後的善後工作才是核心,慕尼黑政府表示難民人數接近他們的頂峰,要把其他難民轉到多蒙特、法蘭克福等地。社會資源如何分配、政治、宗教、經濟能否平衡,都會是德國日後自身以議題。
而那些就手旁觀的國家,包括敘利亞本身,更應該著手解決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是毫不人倫道德態度。
全文刊於鹿米館,獲作者Terence Yun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