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課本到郵品:每個年代的美好

City

發布時間: 2015/10/31 19:42

最後更新: 2015/11/06 12:45

分享:

分享:

「舊課本展示館」創辦人劉智聰(左)及「港英品牌」Facebook 專頁創辦人譚志成(右) 合照。(梁偉榮攝)

走過即將清拆的灣仔同德大押,彷彿時光荏苒,香港的舊事物都會悄然消失,但轉而走入鄰近的富德樓,你會發現有一處集結了昔日物件的地方,它的名字叫「舊課本展示館」。

數百呎的展館內四處都是整齊的展品,有一些輕微發黃的舊練習簿、綠底白字的「風紀」臂章、甚至是某小學的大合照。

當然,還有「健康教育」、「尺牘課本」等或能喚起你記憶的舊課本。

(梁偉榮攝

這些舊課本都是劉智聰的珍藏。快40歲的他在英國讀室內設計,回港後卻拾起相機,走遍各地攝影,亦曾奪過獎項。

數年前,他起了收集舊課本的念頭,最近更跟志同道合的譚志成(Juston) 展覽舊香港郵政物品,暫定展至12月底。

學校 — 所有人的第一次

為甚麼是舊「課本」? 劉智聰說源於他第一次攝影展的主題「學校」:

學校是很多人的人生第一次,獲得第一次的知識、教訓,很多事都在那裏發生,亦沒有人能逃避得過。

他希望繼續探究學校這個主題,喜愛收集舊事物的他,繼而以收集舊課本為目標,並在13年開始創建「舊課本」fb專頁,希望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藏。

他及後更得到業主支持,每月以數千元租金租設單位作舊課本展示館免費開放,放置各種展品,成為一個互相交流學習的場所。

梁偉榮攝

Facebook 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以聚集更多對舊事物的有緣人,就像用過那些課本的教師、學生、或出版社的人,由他們再告訴劉這些課本的故事,就像細閱一本歷史書一樣。

劉過往只能靠聯想去猜測物件過去的歷史,如看到用中文拼音去學英文的《英語指南》,會幻想當時學生學習英文。但放上Facebook 後,會有當年的學生留言解釋書中內容的原委。

梁偉榮攝

所以他強調,展示館內每一個人都是導賞員,由參觀者自己去分享使用經歷:

舊課本這堆東西,不是五千年文物,不是金字塔,而是每個人相處過經歷過的一件普通的生活小物件,每個人都有他的話語權去說他當時的生活體驗。

建立平台令劉智聰可以認識到其他愛好舊事物的人,包括建立「港英品牌」專頁的Juston。

由「老朋友」失蹤開始

33歲的Juston 從事會計,愛好收集舊郵品以至相關物件,亦同在13年創立專頁分享。他跟劉在Facebook 上相識,最近甚至合作推出新展覽,在舊課本展示館上展出自己收集的郵政物品。

梁偉榮攝

Juston 收集郵品,甚至自行仿製郵筒,一切源於一位「老朋友」的消失。他以往居住地方附近有一個精緻的郵筒,每天都會看到它,但在他到美國讀書回來後,這個郵筒卻消失。

這促使他自己動手製作一個一模一樣的郵筒:

那時候我很想擁有這個回憶。

Juston 當年亦為「老朋友」郵筒拍下照片。(TOPick 編輯攝)

相比買到收藏品,自己製作的舊郵筒少了一份驚喜,多了一份成功感。後來他甚至自製了一套獨一無二的郵筒系列,並希望把「香港歷史上出現過的圓柱體郵筒」都造出來。

細膩全因專注

正如Juston 在專頁所言,他喜愛的是舊事物的精緻,就如郵筒上的皇冠以立體浮雕的方式呈現一樣,這些事物都有自己的特色:

以前的人花在一件事的時間較多,便會精於那事物,造出來的物品便會較美。

最近Juston 有新收藏品,是剛從網上購來的英國郵票機的機械部份,他特意放在展示館在分享。看着飽經歲月的金屬外殼及細緻的零件,Juston 笑言要令它動起來,首先要有當時的硬幣,因為它的設計只是專為一種硬幣而設,跟現在的彈性設計不同。正因為這件收藏品只有一種用途,反而令暗淡的細痕顯得耀眼。

TOPick 編輯攝

過往東西固然有其美感,但現代的產物又是否遜色?

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特色

Juston 跟劉智聰也認為,其實舊的事物不一定特別好,而是像一本歷史書。Juston 說,自己在收集舊事物,其實是以自己角度去尊重歷史,以及從舊事物去聯想背後的故事。

雖然Juston 的專頁名為「港英品牌」,或會令人以為他會嚮往港英時代的生活,但他坦言自己於80年代出生,對當時政府印象不深。

令他着迷的,其實是當時郵品及其他事物造工精緻,當摸上手時,覺得以前的郵筒比較美。

梁偉榮攝

不過,Juston 亦說,自己不是希望帶出舊事物一定好,而只是帶出兩者的分別,無論是現代四方的郵筒,跟過去精緻的郵筒,也各擅勝長:

其實每一個年代,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 Goods and Bests (好及最好)的。

逝去事物應否挽留?

不過,香港有很多富有特色的事物都快將在市民的眼前消失,如鄰近展示館的同德大押、郵筒上的皇冠。昔日事物的褪色,令不少人扼腕嘆息,但愛好舊事物的他們,卻對香港日漸消失的集體回憶,抱有「不執着、不強求」的態度。

被問及對現時郵政署「更新」郵筒上皇冠標記的看法,Juston 吸一口氣,說:

我自己當然希望想它原地保留。

但他亦指個人能力有限,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如收集保存舊郵品等。

梁偉榮攝

劉坦言,自己也看得「很化」,若果有能力去保留便去保留,但不一定所有東西都要留下;但有時候人們可能會把感情錯配:

牛下(牛頭角下邨)有很多人都說很不捨得,但有住在裏面的朋友說,他是非常高興地搬到新的牛下。

相片來源:TOPick 編輯攝

開設展示館對於劉而言,其實一切都很「Causal (隨心)」。由於前來的人都大約知道這裏展出甚麼,亦會有街坊得知展示館的存在而贈與舊課本。

來展示館看舊課本,也可為大家帶來「親子樂」。劉指曾經有家長帶同小朋友來參觀,但小朋友總嚷着悶;反而那家長再帶自己的父母來時,卻看得津津有味,大家互相訴說自己當年的故事,促進意想不到的人際關係。

梁偉榮攝

現在展示館每逢星期六日也會開放,「職員」只有劉智聰一人,他說在這裏聽說其他人的故事,已是他生活的一部份,亦是「荀工」。

不過劉多次強調,用「隨緣」來形容自己的心態始終不適合,因為他們為了收藏自己喜愛的物品,不惜花費心力。劉更說,自己開設展示館其實很「奢侈」的。

緣散而滅  力盡但不挽留

劉智聰說到「奢侈」二字,Juston 隨即笑言:

你之後做的會更奢侈。

說奢侈,是因為每月數千的租金,其實也是不輕的負擔。劉說其實自己可以當朝9晚5穩定的全職工作,不過仍選擇了展示館。

讓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如前陣子便有朋友帶來幻燈片及舊香港照片作分享會,令他認識不少本地收藏界猛人。

梁偉榮攝

如果展示館有天要關閉怎辦?仍是那一句,劉智聰說希望做好現在可以做的事,但是:

直至有一天,這裏無法做(下去),我就不做。

他補充,到時候可能有新的計劃,始終明天的事也很難說,還要活在當下。

舊課本展示館

地址:灣仔軒尼詩道367號富德樓10字樓

開放時間:每個星期六和日下午2時至7時。

相片來源:港英品牌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