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強:假借社會責任之名

City

發布時間: 2015/11/04 04:01

最後更新: 2015/11/04 11:10

分享:

分享:

很多歷史悠久的大企業,也有兩代人的員工,即父母子女同時服務於同一機構。我有個朋友,就是和爸爸服務於同一機構數十年。

我問他想兒子將來也會進入這公司嗎?他雖說這不由得他想,但也慨嘆企業文化已經不一樣,以前他們都以成為這機構的員工為榮,但公司現在已缺少了以往那份人情味。

很多歷史悠久的企業,過去頗有人情味,不但是企業規模尚小的時候富有人情味,即使規模漸長,成為大企業之後,仍能保持那份味道。

可是近年經歷了幾次嚴重的經濟衰退,又在企業界普遍的追數文化下,讓那些人情味逐漸式微,甚至蕩然無存。

諷刺的是,近年卻是企業界最重視社會責任的年代,但作為企業最重要的持份者,他們的員工卻感受不到這份關顧。

現在企業談的社會責任多是裝模作樣,人有我有,或者假借社會責任之名,而作為市場營銷的一部分。無論講得如何聲嘶力竭,員工始終溫暖不起來。

前兩天出席「社企民間高峰會」,講題是「企業如何參與社會創新」。

要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其實不一定需要參與社會創新,只要尋回過去那份人情味,世界已經不一樣。

原文刊於《晴報》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尋回過去的人情味」

撰文 : 曾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