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義教編織班送暖:長者不是要施捨
發布時間: 2015/11/13 12:09
最後更新: 2015/11/13 15:40
秋風起,有人組團吃大閘蟹,品嘗舌尖上的美味;也有人想到寒冬將至,於是織織復織織,希望一班無家者和老人家能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3年前,從事數碼行銷的Joefi Wong與其他香港人一樣,過着營營役役的忙碌生活,但透過一次參與平等分享行動的經歷,她在網上發起一個名為「織織復織織」的行動,召集巧手將無用的冷頭冷尾轉變成助人過冬的織品,如冷帽頸巾等。
活動一呼百應,3年裡參與義織的「織女」織女超過200人,並製作了超過3000件織物。
今年,Joefi更與10個「織女」開辦了11次義教班,準備在冬天派發織物給無家者和10間老人院。
她在接受TOPick專訪時表示:
無家者和長者需要的並不是你的施捨,他們要的是一個朋友陪伴他們過日子。
一次參與改變生命
原來Joefi投身舉辦義織行動,竟和一個男孩有關。
3年前,Joefi看到一則新聞,記述一個男孩買400盒飯和15個pizza與露宿者過聖誕。當時她立即拿起計數機,發現一頓足以餵飽400人的「聖誕大餐」,只需1萬多元。於是,她「膽粗粗」籌錢,派飯給露宿者。
可是,出乎意料之外, Joefi表示:
派飯後的兩星期,我都很不開心,我不明白為甚麼他們(露宿者)拿了這麼多物資,卻好像沒有表現出甚麼感謝之情。
後來,她參與Benson Tsang舉辦的平等分享行動,才發現自己的心態並不正確。
當時參與這個派飯行動,我全程陪着一個露宿者揀菜揀生果,像朋友一樣與他交談,才發現我之前抱著的是施捨心態。
本著「讓社會多一份溫暖」的理想,Joefi成為平等分享行動的行動者之一。及後,為了幫助一個嫌毛冷太貴、卻熱愛編織的婆婆,她開始在網上發起活動,收集「冷頭冷尾」。這一個行動,就這樣舉辦了3年。
無家者是一個「凹罐頭」
香港人常控訴私人時間稀少,沒空關心社會。
發起行動的第一、二年,沒有人力物力,Joefi除了要應付繁忙的工作,也要收集「冷頭冷尾」,再約網上認識的織女交收毛冷。
收集完成好的織物後,則要安排機構探訪、鼓勵人親手替無家者和長者戴上冷帽。
Joefi形容這些拾荒長者和無家者,就像一個「凹罐頭」。
一般人看見凹罐頭就以為壞了,其實不然。他們只是需要一份如朋友般的關心,我們都是平等的。
問到有沒有深刻的經歷可以分享,她就想起一個在聖誕節遇見的無家者。
我們把冷帽遞給他,開初他cool cool地,及後他突然跪下來,哭著對我說:「沒有人會和我說話。就算我死去,也不會有人知。」
這從來都不是我一個人的力量
Joefi笑言,自己其實不是編織高手,只懂得極簡單的高低針編織法。在接受訪問的一小時裡,她幾次表達對一班織女的感謝之情:
很多人我本來都不認識,都是靠FB和朋友才認識,但她們很有心,自發在各區交收冷線,又速回Facebook。說真的,他們才是最勁,我只是負責聯絡的工作。
今年1月開始舉辦的義教班,每班約60人,由10個義教導師教導。有義工導師表示,自己從十多歲開始編織衣裳,隨時日已多年沒有織衣,後來得悉這個義織行動,才重新拿起針線,希望祝福社區上的有需要人士。
熟能生巧,這10個義教導師,不但能在短短幾小時內完成一頂冷帽,還不時研究冷帽款式。
難忘香港情
在朋友的幫忙下,毛冷公司KPC無條件送出200磅毛冷(可製作約2千件織物),支持這個送暖行動;又有義教導師的老公借出工廠場地,給織女寄存製作好的織物;有很多網上認識的織女早幾個月已經問Joefi今年會否送織物給無家者,好讓她們預留時間,趕製冷帽和頸巾。
我曾經以為香港是一個冰冷的城市,但這三年的經歷讓我發現處處都是人情味。沒有這些好人好事,我不可能堅持到現在。
未來,這些由織女們用一針一線製作的織品,將會以「遍地開花」形式分享給全港各區拾荒, 獨居長者及無家者或有需要人手中。
Joefi亦打算舉行聖誕義賣,鼓勵市民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以超市券、飯券等換取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