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心:在學校裏遊戲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11/23 12:36

最後更新: 2015/11/23 12:36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哪一天我們會飛》劇照

最近上映的兩部電影,一部香港的《哪一天我們會飛》,一部台灣的《我的少女時代》,不約而同地懷舊中學時代。學校的條條框框,與學生們躁動不安的青春,相互磨合着時間就過去了,學生們長大了,這便是中學生活迷人又傷感的地方。

在規矩之外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往往是青春篇的情緒高潮。《哪》中,鳳芝、盛華和博文三人總是逃出教室和課堂,跑到他們的「後花園」去,與《我》片中痞子學生徐太宇的邏輯「沒有蹺過課,以後會後悔的」不謀而合。

就算是回到課堂之中,《哪》也是要呈現喜劇性,去上課的鸚鵡、囉哩囉嗦的光頭老師、傻呼呼的要讀電影的同學等,把課堂弄得風生水起,絲毫沒有沉悶之感。

這當然不是真實的中學生活,而是記憶過濾之後,從幾年的時間跨度之重擷取的閃光的片段,也正是經歷之時覺得乏善可陳,事過境遷才琢磨出箇中滋味,無可複製。

在獅子山腳下放紙飛機是《哪》中心靈高飛的時刻,《我》之中的打水仗、扔水球就最是青春飛揚。我沒在香港的中學見到打水仗的情景,估計是太浪費水了,比較離經叛道的活動要屬睡衣派對。學生們帶着睡袋,穿着睡衣,在學校禮堂過一夜。

是夜,有老師負責放電影,學生們可以聊天、聽音樂,累了就在禮堂的地上睡一晚。這個活動比較受學生們歡迎,做了兩年之後,逐漸變成有慈善性質的活動。有的同學專門售賣爆谷,把所獲得的款項捐出去。

我想,這是所有中學回憶之中都應該留下的亮點:在學校裏遊戲,校規和功課都拋到一邊,回復青春本來的樣子。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閲讀)

撰文 : 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