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育媽媽:香港家長太怕輸
發布時間: 2016/07/24 22:11
最後更新: 2016/07/25 18:20
「贏在射精前」近期成社會熱話,指1月份出生的「大B」升學具優勢,但有家長決意不隨波逐流,沒讓孩子入讀幼稚園、以「在家教育」取代,她認為現今家長太注重學業、太怕輸,只注重為孩子鋪排「錢途」,而忽略了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從事問題青少年輔導工作多年的朱德貞(Esther),育有兩名分別4歲及9歲兒子,大兒子出生時,她一直希望找一間在4歲前不用學寫字及背誦的幼稚園,最終發現只有學費高昂的國際幼稚園符合她的想法,因負擔不來,遂與丈夫一同決定「在家教育」稚子。
她坦言,最初被家中長輩質疑「你係咪痴左線,點解唔畀小朋友讀幼稚園」,其後他們看到兒子快樂地成長,便不再質疑,她認為,小朋友6歲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價值觀、以及學懂與別人相處。
Esther自家教學,自行設計課程,成功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她其後成立「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facebook專頁,又創辦「Go Kids親子遊戲小組」,吸引一大群班有共同理念的家長,由大兒子首年只有4位小朋友在家上幼稚園課,到現在4歲子已有11個「同學」,她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受到不少關注。
Esther慨嘆,本港家長「學習文化」根深柢固,她出席分享會時,發現不少年輕家長或FTM(Full Time Mother、全職媽媽)只會問「上幼稚園前應該學甚麼」、「有甚麼是不能不學」等問題,但不少家長沒留意親子間根本沒有相處時間、亦沒有空間讓孩子自己發揮:
有些家長與子女的相處,只是局限於星期六駕車送他們上興趣班!
她認為,現時不少家長會擔心、甚至恐懼子女會輸給其他人,更有家長加入過多Whatsapp群組,以交換「升學、育兒等資訊」,亦因而增加不少壓力;社會風氣鼓吹有「錢途」,不斷令家長想著如何令子女有成就,無形中出現一把「尺」去量度小朋友,例如一定要讀大學才是成功。
對於贏在射精前或起跑線的說法,Esther極為反感,因她認為人生並非競賽一場:
比賽一定有輸贏,贏的永遠是少數人;但每個人其實會有自己的路,家長對子女的其中一個角色應是『人生導師』,引導他如何走下去!
Esther把她多年實踐經驗,寫成《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一書,告訴家長們上幼稚園非孩子唯一起點、課外興趣班更不是必然,以己身育兒經驗供家長參考。
【其他熱話】:
Lonely Planet 最佳景點荔枝窩 大自然親子教室【圖輯】
撰文 : 龐浩吉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