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請讓孩子「呼吸」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02/23 12:08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7

分享:

分享:

所謂贏在起跑綫,很多人覺得應該用是否讀名校、有沒有學過非洲鼓、贏取過多少獎牌來衡量。這些對孩子的將來當然有幫助,但對孩子成長重要的,還有一些比如家人之間的愛、包容、體諒、信任等抽像無形的東西。這些不能用言語來教導,孩子必須從父母身上感受。

現代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子女。但對兒女過於保護,事事關心,卻可能令孩子感到窒息,沒有自我發揮的空間。要愛孩子,並不等於避免他們犯下任何錯誤。孩子的成長中難免會失敗、犯錯,而這些經歷,是必經階段,是成長的里程碑。過程中,最考驗父母的,其實是父母要好好處理自己的焦慮。

【延伸閱讀】前教育記者的呐喊:香港最經不起的錯是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應該保持敏感,但留有空間。意思是,要意識到孩子是否有甚麼情緒,但不要被自己的焦慮驅使去逼迫孩子告訴你甚麼。

要給予孩子支持,方法是聆聽,讓他知道你在旁支持他便可以了。告訴他如果有問題,你是隨時願意幫忙的。

走進診症室裏,有時會驚訝為何年輕人會選擇自己一個人來應診,不讓父母知道他們有抑鬱,這些情況並不少。當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在家庭中活在父母的價值觀底下感到沮喪,因此不願意把自己面對的困難告訴父母。他們縱使知道自己出現情緒問題,但因為父母對他們慣性地作出批判,孩子已習慣了把事情收藏起來。

社會又再一次接連出現學童自殺的問題。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居安思危,讓年輕人在家也能好好的「呼吸」。

【其他熱話】孕婦必須清胎毒?中醫拆解清胎毒表癥

【其他熱話】90後少女挪威賣魚儲錢 創手袋品牌營業額過百萬

【其他熱話】像他這樣觸碰死亡的人 遺體防腐師:活好當下的生命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

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讓孩子『呼吸』」。

撰文 : 何浩賢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