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畫幕後主腦憑藝術寄意:大人不要再賺到盡

City

發布時間: 2015/08/14 23:04

最後更新: 2015/08/14 23:06

分享:

分享:

梯畫及地畫在港並不常見,TOPick 製作香港梯畫地圖後,亦專訪其幕後策劃人,62歲藝術家林旭輝,解釋其創作意念及社區藝術項目。

今年他在「香港·美善之都」的社區藝術計劃中,負責帶領多個項目,包括帶領年輕藝術家畫梯畫、把水墨畫裱貼在階梯上成「水墨階梯」,及帶領藝術家在鋼琴上畫畫。

在荃灣梯畫中,他設計以三文魚犠牲自我也要游到上游產卵為題,其實是要勸導上一代:

我們大人不要再賺到盡,連年輕人的錢也賺了。

(相片來源:Omni Art facebook )

他認為上一代經常「賺到盡」,如業主加租令年輕人難以創業。他希望能以三文魚犠牲自我也要培育下一代的精神勸勉下一代。

這個梯畫是長期展覽,市民可隨時到尖沙咀栢麗大道附近、荃灣行人天橋及油麻地眾坊街等地方觀看。

計劃亦包括帶領藝術家在鋼琴上繪畫。林旭輝說在外國早已有藝術家把鋼琴繪畫,並放在公眾地方讓路人彈奏。

今年1月便有12位著名鋼琴家同時彈奏12座畫有主題圖畫的鋼琴,他亦指,這些鋼琴將來會繼續透過託管形式放在公眾地方展出。

(相片來源:Omni Art facebook )

他亦說,今次的鋼琴曾令害怕表演的兒童克服過去的恐懼,自動自覺走到展覽的鋼琴前彈奏,母親亦留言特意致謝。

藝術不應局限在博物館

其實林旭輝並非首次舉辦大型藝術活動。他在1994年跟友人開始《藝術在醫院》的社區壁畫計劃,2005年出任馬灣《挪亞方舟博覽館》藝術顧問,2013年成立慈善團體靈美創意培育基金,跟政府合作多個項目,包括今次的「香港·美善之都」。

為何要舉辦這些活動?林認為藝術不應局限在博物館,而是走進社會,讓市民大眾提高對藝術的意識,從而降低藝術門檻:

你放一張床出來,把你的被舖放出來,把你的臭襪放出來就說是藝術,但他們不明白,他們需要教育的過程。

無論是梯畫、壁畫還是裝置藝術,只要更多人明白及了解藝術,長遠而言可令香港藝術家有更多空間發展。

從邊青到藝術家

除了大型藝術活動,林旭輝亦曾多次教授「邊青」畫畫,因為他也曾是「邊青」。

幼年時,他父母分開,他跟母親曾搬了15個地方,轉了12間學校才升上中二。但他卻輟學,跟同學當砵蘭街舞廳的看場負責放高利貸及「收數」,加入黑社會廝混,跟藝術完全扯不上關係。

直到24歲那年,廉政公署的成立後改變社會風氣,加上他曾聽聞有「兄弟」搶警槍而被警察打死,令他開始遠離這些日子,並重返兒時家庭去的教會,更重拾自小喜愛的畫筆,學習畫畫,更創立屬於自己的事業。

經歷轉為藝術

兒時的經歷化成他的靈感來源。去年在荃灣跟社會福利署合作的計劃中,他讓不同的家庭一起在風箏畫畫,再串連起來成為裝置藝術。風箏的主題就是家庭,並引用幼兒教育的理論:

風箏代表小朋友,而線就是母親,父親就負責起飛。

這個「好爸爸讓孩子起飛」活動中,父親需要跟孩子讓風箏起飛,從而令他們了解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責任。

(相片來源:靈美創意培育基金網頁)

雖然仍策劃不同的活動,但林旭輝表示自己現在多退居幕後,製造機會培訓年輕藝術家發展。如果大家在街上看到壁畫或地畫,不妨多留意一下藝術家背後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