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琪:請勿再去孤兒院派糖(續)

City

發布時間: 2015/10/09 18:40

分享:

分享:

上次的文章《請勿再去孤兒院派糖》引起了很多朋友討論,所以我今次想再說一說有關「義工」的概念,同樣地,也是本人的個人經驗理解,並不代表任何慈善機構的立場。

「義工」一詞語,我用引號括起來,是因為它絕對是一個可圈可點的名詞。一般人聽到義工一字,自然而然聯想起「免費幫他人做事」、「做義工好蝕底」、「做義工的人很偉大」諸如此類。

我查了「義工」英文 “Volunteer”的出處,在拉丁文裡, “Vol”無論是在 “Volunteer”, “Voluntary”或”Volition”裡都解作”free will”,即自由意志。

在翻譯而言,可能台灣「志工」的譯法會更配合字的原意,因為「義工」裡的「義」字令人聯想起「義務」和「無錢收」等概念,而確實 “Volunteer”只是在自己的選擇下而做的一個行為,並不是特別高貴,也並不需要特別鼓掌。

很記得有一個來孤兒院的朋友說,很想小朋友們陪他玩。所以其實是你去陪小朋友玩,還是小朋友娛樂你呢?(相片來源:Pink Lee)

正正由於此等概念,很多人在做所謂「義工」之前,都會先把自己神化,認為自己頭上有光環,而其之後所做的事情都變成從上而下,他們亦有很多藉口把自己在做義工時的行為合理化。

說說我過去的經驗,四年前開始在尼泊爾與孤兒院合作時,我幫他們處理很多國際事務,如聯絡國際有興趣來了解這間孤兒院和當「義工」的人士,因此亦負責查閱和回覆電郵。

那時會收到很多莫名奇妙的「要求」電郵──主要都是沒有特別技能的人士,要求孤兒院提供伙食和住宿,然後他們以義工服務作交換。

我是一個長期在外居住的人,也見識過不少資源匱乏 “On the shoestring”的背包客,也聽說他們不少這些所謂做「義工」的事情,明白他們背後的目的都只是「呃飯食呃住宿」,務求把自己的旅程延長。


他們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我真心認為他們是在「乞兒兜裡拿飯食」。

當一間細小的孤兒院的資源也是捉襟見肘之時,你怎可要求他們養你?你不捐錢不要緊,怎可要求人家照顧你伙食?如果真心想幫助的,反而會幫助當地人去開源,而不是佔用他們的資源。

來表演結他,小朋友又聽懂多少?(相片來源:Pink Lee)

有一次,我買了油漆,準備為孤兒院的牆壁和上下格床油油,剛巧有五個外國遊客致電,說想參觀孤兒院,我想,讓他們一同參與玩玩也不壞。

他們來了,有部份很熱情和興奮地幫忙,有部份則馬馬虎虎地油,甚至把很多工具也弄壞了,不但沒有說一聲對不起,也沒有說要賠償。

最後,孤兒院院長熱情好客,為他們弄了當地主糧Dal Bhat(咖哩蔬菜、豆茸湯和飯),竟有人嫌棄,說不喜歡吃,把食物都浪費在碟子上。


因此,我最怕遇上這些說要參觀,無貢獻,但「又食又拎」的所謂義工。當然,我也曾遇過很細心、善良、能設身處地為你設想、以及與孤兒院裡的人有心靈聯繫的漂亮天使。

另外,我也很怕有人說要做「義工」,卻說「為甚麼要比錢?」好,現在回到有關「義工」的定義了,其實「義工」只表明了一個人根據其自由意志而作出的行為,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幫」誰,也不是「救世主」,那是純粹以自己角度出發,亦可以說是十分「自私」的行為。

在孤兒院裡油油。(相片來源:Pink Lee)

以我自己的例子為例,坦白說,我於七年前第一次在蒙古做所謂「義工」,純粹是因為想去蒙古、想在單純的旅遊以上加多一點點意義、以及單純的「個心想去做」,這種種,都是出於自身的角度。

怎料,在孤兒院裡與小朋友們相處了兩個星期後,卻滿載而歸,不但更了解這個世界,也意想不到地獲得了小朋友們單純的愛。

於是,之後繼續做「義工」,都是因為知道自己在做「義工」時會開心,也知道這是「我要走的路」,而不是因為「要幫人」。即使現在,我也不覺得自己在做甚麼偉大的事,只是「自己想做」而已,這就真的是前述的「志工」,是我在自由意志下的決定和行為,絕不牽涉到「幫人」和「拯救世界」的概念。

因此,若你純粹是自己想做的一件事,那為何不用付錢?難道你自己想要徒步上珠峰大本營,能不付導遊服,也不付挑夫費?也要要求山上的旅館不收你的伙食費?

因此,在出發做傳統所謂的「義工」前,你可問問自己:

你有沒有特別技能?

如沒有,你能有甚麼貢獻?

你體能和健康是否應付得了,會否成為當地人的負累?

以我做孤兒院和賑災的角度而言,甚麼是特別技能?甚麼是我們真的需要的幫手呢?

孤兒院:

不用引導,能自己備課的職業英文/數學/美術/音樂老師

能說當地語言的兒童心理學家

兒科醫生

電腦技術員

小朋友十分喜歡學彈琴。(相片來源:Pink Lee)

地震災後重建:

建築師

工程師

建築工人

災後項目管理人員

有幾多人能付合以上條件,又願意做志工呢?答案是寥寥無幾。而其他想去做所謂「義工」的人,都是想去開眼界、開拓視野和獲取人生經驗,那,為甚麼不需要付錢?

就像做實習員一樣,其實人家不是在聘請你,而是在不計較你甚麼也不懂的情況下騰出時間訓練你,那是為甚麼實習生很多時沒有人工也巴不得要去做。

因此,請不要再以「從上以下」的角度去其他國家做「義工」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各取所需,誰都沒有施,誰都沒有受。如果能真正成為一個「志工」,並帶着這樣一副尊重的心態出發,把每一個經驗都當作是人生的課堂,在與這些相對簡單和善良的人們身上,你將能學到用錢也買不到的寶貴經驗。

七年前,在蒙古學習到水資源的寶貴,我們一星期不能洗澡;一桶水重覆用作早、午、晚三餐作洗碗用;如想洗澡則要在烈日下走三小時路程……

在蒙古,徒步了數小時,才找到這條河洗頭 !(相片來源:Pink Lee)

六年前在哥倫比亞學會如何與需要安全感的小朋友相處,反而在他們身上練習西班牙語,也訓練了我如何獨自一人同時管理十多個小朋友……

在哥倫比亞孤兒院如何讓小朋友專注學習編織手繩絕對是一門學問。(相片來源:Pink Lee)

之後在印度教藏人英文則反而在他們身上體會了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學會了如何善良地對待眾生,學會了甚麼是「欣然接受」……

我從藏人身上學到太多太多做人道理了。(相片來源:Pink Lee)

在尼泊爾人身上獲感染了他們簡樸的生活,樂天知命的性格,面對大災難的堅強和從容不迫……

可以說,我做志工,只是我人生的一個學習過程,我不是為了誰,我也沒有幫助任何人。通過這個過程,我與不同國家的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互動,建立了聯繫,這種種東西都是我在不計較回報下而意外獲得的。

如果你付出任何東西前,都計較得失,都只會問「我為甚麼要付錢?我會得到甚麼」,那你是不會獲得我以上所說的種種。

尼泊爾人在災後所展現的強大微笑,是沒有一個民族能及得上的。(相片來源:Pink Lee)

當然,我說以上這些種種的大前提是你自行做資料搜集,找到一個正當的慈善機構去做志工。如果因為自己懶做功課,沒有問他人意見和自己做出比較,而付了高昂的費用,那絕對不可以怪責誰了,甚至更不應「一竹篙打一船人」,認為所有志工服務都是在騙財。

因此,下次不要再叫自己做「義工」了,來做一個真正面對自己,了解自己需要甚麼的「志工」吧。

我在災後成立了一個非牟利組織,如想了解和關心尼泊爾,請參閱上述Facebook專頁。(相片來源:Pink Lee)

作者簡介:

Pink Lee 李慧琪

已在世界旅居逾七年,著有《The Travel Within: 擁抱印度I》、《擁抱印度II》及《你的生活不該如此,帶上心靈去旅行》。七年以來,一直從事義工服務,除了帶領香港義工到尼泊爾孤兒院,遇上7.8級大地震後,與當地義工開展救災工作,隨後更在香港成立了非牟利組織「Light On 燭動」以及在長洲設有Light On Cafe小店籌款,繼續協助當地重建工程。

原文刊於Pink Lee facebook專頁「你的生活本該如此」,獲作者授權轉載。

撰文 : Pink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