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來的5個趨勢

City

發布時間: 2015/06/26 18:43

最後更新: 2015/07/08 14:52

分享:

分享:

早前,73歲老伯「施伯」為了繼續工作而虛報年齡,被判囚4個月,面對牢獄之苦。筆者看到新聞時,一方面理解保障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一方面又同情本港長者無業或退休後面臨的困境。

73歲老翁施教仁因使用假身分證應徵保安員,早前被判囚4個月。(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

你有想過自己20、30、40,甚至50年後的生活嗎?如果沒有的話,現在就是時候了!

談到長壽,常常聽到香港人的一句話:

希望不要太長命。

其實香港人的平均壽命早已位列全世界第一位,男士為90歲,女士為93歲。既然我們擁有長壽的福份,我們又可以如何準備人生的下半場呢?

面對未來,我們必須瞭解5個趨勢:

1. 最多的父母和祖父母世代

在2050年,全世界將有近4億80歲或以上的人口。屆時,將會歷史無前例地,絕大多數中年人都會有健在的父母,青年人也有健在的祖父母。所以,跨世代溝通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城市大學在教資會贊助下主辦「生命導師計劃」,並推廣至港大、中大、理大。透過運用「懷緬治療」手法,180位大學生與近一百位長者人生導師一起製作傳記故事冊回溯導師的生平, 增強長幼世代的相互了解。

本港大學生也創立了社會企業 Eldpathy,以約束服裝讓大眾體驗長者的身體狀況,以促進跨代共融。

2. 非傳染性疾病為主要健康敵人

不管國家環境富裕與否,三大殺手均是心臟病、中風和慢性肺病。 許多健康問題本來很容易預防,可以透過五「得」輕鬆解決 —「食」得、「睡」得、「排」得、「講」得、「玩」得。

不過除了以身體三大基本條件 — 營養、休息及排毒外,我們往往忽略了社交及心靈需要。

「講」得代表紓解壓抑情緒,以免情緒影響我們的五臟六腑。

「玩」得像徵著對於世界和生命的好奇心與快樂指數,並且透過適當的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其中關於健康風險,記得永遠不會開始關心得太晚。如果在60和75歲之間戒煙,可有效降低過早死亡風險達50%。

3. 迅速老齡化

到2050年,全世界6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從約11%增加一倍達22% , 該群組人口將從6億增加至20億。

在香港,60歲後的三十年生活佔去了人生的三分之一,我們應當好好計劃人生的下半場,例如健康、財富、興趣、人際關係、生命回顧和實現夢想 。

筆者訪問了許多退休的成功人士,退休後依然神采飛揚,甚至看來比實際年齡要年青得多了。原來要點是一直喜歡探討新的事物、學習新的技能與興趣,並擁有正面的生活態度。

筆者探訪四川農村90歲婆婆,瞭解養生之道。(相片來源:李家倫提供)

4. 低至中等收入國家將有最多的長者

到2050年,80%的長者將生活在低至中等收入國家,發展中國家不能自理的長者數目將增加四倍,其中殘疾包括老年癡呆症、聽力和視力障礙,以及骨關節炎。

非洲的長者人口將從5400萬增加到2億以上,而中國、智利和伊朗的長者比例將高於美國。

許多高齡者因為虛弱、行動不便或健康問題,失去自理能力,而需要像家庭看護等的長期護理 。

5. 「生命預購」模式

社會需要打破常規,來發展新世紀的老齡化模式-智慧經驗型生活模式。筆者剛與友人成立了@Wisers ,希望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推廣以每月的「生命預購」體驗形式,提前建立理想的下半生生活。

筆者在青年廣場舉辦工作坊,讓青年人體驗不同生活。其中部分參加者體驗長者生活。(相片來源:李家倫提供)

社會太注重了年齡的限制,然而忽略了長者賦權(Elderly Empowerment)— 長者甚至大眾均應該被鼓勵積極參與,以設計未來理想生活。

本港已經成為少有的高學歷城市,佔有18%的人口擁有大專學歷,並且超過100萬人口曾經參與義工服務。

試想像一下,如果創造「關愛長者」的社會環境 —人人鼓勵長者積極參與知識交流、義工服務和社區活動 ,將對本港長者生活素質產生巨大積極影響。

未來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呢?

我相信我們將會如美國一樣,有25%的人口加入自由業者(freelancer),而且其中大部分的自由業者,將會是我們的長者。

作者簡介:

李家倫Clive 從工程師走上人道及公益事業並全情投入,倡導自利利他,惠己及人,為社會謀福祉,豐盛自己和他人的人生。 現為國際慈善基金會運營總監。 著作有《義遊未盡》

撰文 : 李家倫 國際慈善基金會營運總監